子栏目
  • 通假字
  • “枝(二)”·通假字

    通“歧”,歧生,旁出。按:宋郑樵《通志》卷三十四《六书略(四)》“〔协音借义〕:“枝之为歧(音岐)。”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唐成玄英疏:“枝指者,谓手大拇指旁枝生一指,成六指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三苍》:枝指,手有六指也。崔(譔)云音歧,...

    “枝(一)”·通假字

    1.通“支”,分支。 《管子·度地》:“水别於他水,入於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注:“枝,子也。”《韩非子·说疑》:“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適(嫡),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杬”·通假字

    通“玩”。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唐 司马贞《索隐》:“刓音五官反。案郭象注《庄子》:‘杬团无圭角。’《汉书》作‘玩’,言玩惜不忍授人也。”杬团,即“玩团”,谓在手裹团弄。...

    “枉”·通假字

    1.通“狂”。 《荀子·君道》:“是狂生也。”《韩诗外传》四“狂”作“枉”。《雲谣集杂曲子》竹枝子词:“待伊来敬共伊言,须改枉来段(断)却颠。” 2.通“狂”,纷乱貌。 《楚辞》汉严忌《哀时命》:“摡尘垢之枉攘兮,除秽累而反(返)真。”汉王逸注:“枉攘,乱貌...

    “枕(二)”·通假字

    通“轸”,车後横木。 《方言》第九:“轸谓之枕。”晋郭璞注:“车後横木。”按《小尔雅·广器》同。《释名·释车》:“枕,横也。”清毕沅《疏证》:“横在前如卧床之有枕也。”...

    “枕(一)”·通假字

    通“沉”,深。 《周易·坎》:“来之坎险且枕,入于坎,窗,勿用。”高亨注:“枕,借为‘沈’,深也。”...

    “析”·通假字

    1.通“皙”,白皙。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析,假借为‘皙’。” 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贼死》:“男女丁壮,析色,长七尺一寸。”析,李学勤等注作“皙”。 2.通“淅”。 《文...

    “杭(三)”·通假字

    通“康”。 《管子·轻重(丁)》:“请以令决瓁洛之水,通之杭庄之间。”清戴望《管子校正》引清王念孙曰:“杭,当为‘抗’。‘抗’古读若‘康’。抗庄,即‘康庄’。”...

    “杭(二)”·通假字

    通“昂”,昂起。 唐陈子昂《送杏州杜司户审言序》:“杜君乃挟琴起舞,杭首高歌。”...

    “杭(一)”·通假字

    通“航”,航船;船行。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字正作‘航’。‘杭’、‘航’字通。”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毛传:“杭,渡也。”清陈奂疏:“《初学记·地部》引《诗》作‘航’。”按:《白帖》六引《诗》亦作“航”。《楚辞》战国...

    “杵”·通假字

    通“橹”,大盾。 《尚书·武成》:“罔(亡)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按:《说文·木部》:“橹,大盾也。”清段玉裁注:“‘橹’或假‘杵’为之。流血漂杵,即流血漂橹也。”按:清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杵当为‘橹’之叚(假)借。”...

    “枙”·通假字

    通“轭”。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故行则服枙,止则就犁。”又《利议》:“今举异才而使臧驺御之,是犹枙骥盐车而责之使疾。”...

    “枔”·通假字

    通“芩”,植物名,可入药。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医书《五十二病方·夕下》:“以黄枔……去皮而并治。”...

    “枋(二)”·通假字

    通“柄”,器物把柄;喻指权柄。按:枋,《集韵》陂病切,去声,映韵;今音bing。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枋,叚(假)借为‘柄’。” 《周礼·春官·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柄,本又作‘枋’。”按即《天官·大宰》...

    “枋(一)”·通假字

    1.通“方”。 《史记·张仪传》:“枋船载卒。”按:枋船,即《尔雅·释水》之“方舟”。唐司马贞《索隐》:“枋船,枋音方,谓并两船也。” 2.通“舫”,舟。按:参看清高翔麟《说文字通》卷八。 《後汉书·岑彭传》:“公孙述遣其将任满、田戎、程汎数万人乘枋箄下江...

    “林”·通假字

    通“淋”,淋沥。 武威汉代医简:“六曰茎中,恿如林状。” [林离]linli 同“淋漓”,水流不绝貌。 《史记·司马相如传》:“滂濞泱轧,洒以林离。”林离,即“淋漓”,水流不绝貌。...

    “杓(二)”·通假字

    通“杓”,击。 《淮南子·兵略训》:“故凌人者胜,待人者败,为人杓者死。”汉高诱注:“杓,所击也。”...

    “杓(一)”·通假字

    通“勺”,挹酌器。 《韩诗外传》八:“譬犹渴壶杓就江海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沛公不胜桮(杯)杓。”《汉书·息夫躬传》:“将行於杯杓。”宋苏轼《汲江煎茶》诗:“大瓢貯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杍”·通假字

    通“梓”。 《尚书·梓材序》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梓)本亦作‘杍’。”桥梓,《尚书大传》作“桥杍”。...

    “杝(三)”·通假字

    通“篱”。按:《集韵》:“篱,藩也。或作‘杝’。”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引《通俗文》:“柴垣曰杝,木垣曰栅。”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柂(杝)落不完,堵垣不牢。”...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