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三院

清代内阁前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枢要机构。皇太极设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其职掌:内国史院负责记注皇帝起居诏令,编纂史书及实录,撰拟表章并收藏御制文字;内秘书院负责撰写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并录各衙门疏状;内弘文院负责注释古今政事得失,...

通政使司

明代创设的皇帝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收发出纳机关,“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按明太祖朱元璋的意思,政犹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为名。俗称“银台”。设通政使、左右通政和左右参议等官职佐理政务。凡一切机关向皇帝呈报的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事,都必须由...

明代庄田

明代庄田,是由皇帝根据不同身份和品级高低钦定和赐给的。有属于皇帝占有的皇庄;属于后妃和尚未到封地就藩的藩亲王占有的宫庄;属于己出官就藩的藩亲王及公主占有的王庄;属于外戚、勋臣、宦官占有的田庄;属于寺院占有的田庄。这些庄田都享有免租、免役等封建特...

六部

特指明清时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隋唐时开始确定六部名称,隶属于尚书省;宋代因之;元代改属于中书...

明代屯田

明代屯田分军屯、民屯和商屯。①军屯:朱元璋起义不久,就设置民兵万户府,自称是效法汉武帝和曹操,实行“屯田以给军饷”。即皇帝位后,继续推行军队卫所屯田。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敕令五军都督再次申谕全国各卫所督兵屯种,强调屯田是“兴国之本”,国家长治久安...

明朝的官田

公田的一种。明朝官田的来源,大致上包括宋元以来的原额官田,籍没张士诚集团所有的土地,抄没官民罪犯的土地,以及战争中出现的抛荒地,湖海新涨出的沙田、湖田等。明初政府把这些土地,绝大部分佃给农民耕种收租,剩余部分有的作为百官职田以代俸禄,有的作边臣养廉...

三省

隋唐至宋代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系指中书...

刺史

汉代朝廷派到地方的监察官。秦代始置。刺者,检举不法;史者,皇帝所使。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置刺史一人,为巡察性质的官员,官阶低于郡守,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强,成为皇帝监视诸侯王动静的耳目。刺史一般按照皇帝诏书六条办事,如禁止...

古代君主侍从官的通称。战国时始置,秦汉时郎为皇帝宫殿门户的守卫者,魏晋以后,郎逐渐成为中央机关的官号。郎的主管者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东汉时,郎中、中郎由五官,左、右中郎将主管,称三署郎。西汉时郎无定数,多至千人,东汉晚期多达两千余人。郎的...

监军

古代国君以亲信督察大将的军事行动称之为监军。监军之名始见于春秋末年。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兵防御匈奴,就是以太子扶苏为监军的。此后,历代皇帝也多派监军督察统兵之将,隋唐时均设有监军御史,唐玄宗重用宦官,形成宦官监军的制度。唐代宦官权势极重,监军擅作...

刑部

明清时六部之一,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是按省设司,明代为十三司,清代增设直隶、奉天、江苏和安徽四司,为十七司。刑部的具体职责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

科道

明代六科给事中与十三道监察御史之总称。俗称两衙门。明清时都察院衙门,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及京畿和各道的监察御史,统称科道。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后来六科各设给事中一人,主管科务。六科给事中的职责为...

都察院

明代创设的主管监察的中央机关。都察院前身是御史台,明初改为都察院,设监察都御史若干人。其职责是专管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遇朝觐、考察时,与吏部共司官吏的进退升降;遇有大狱要犯,由都察院会同刑部、大理...

大理寺

南北朝到清代的中央审判机关。北齐时开始设置大理寺,隋唐以后历代相沿其制。其职掌是负责审核刑狱案件,唐代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对于徙、流刑的判决,须送刑部复核;对死刑判决要直接奏请皇帝批准。遇有特别重大...

御史台

封建时代国家的监察机关。西汉时称御史府,其长官为御史大夫。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时,改称御史台,又叫“兰台寺”,以御史中丞为长官。御史台的职责是纠察弹劾百官过失,成为封建国家专司弹劾的监察机关。历代多相沿不改,只有唐代曾改称宪台、肃政...

二十四衙门

明代由宦官任职的宫廷服务机构。所谓二十四衙门,系指十二监、四司和八局。十二监是: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四司是: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八局是:兵仗局、银作局、浣衣...

司寇

中国古代主管刑狱的官。西周时,司寇已是王朝的高官。春秋时,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设有司寇之官。司寇的职责是驱捕盗贼和据法诛戮大臣等。宋、鲁的司寇又分为大司寇和少司寇。如孔予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战国时,不少国家仍旧把负责管理刑狱的官定名为司寇。如赵武...

绿营兵

清代常备兵之一。在清廷统一全国过程中,参照明军旧制,把收编过来的明军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以绿旗为标志,故称绿营兵。绿营兵是清王朝的主要武装力量之一,在咸丰以前约有六十万左右,多出八旗兵三至四倍。主要是步兵,分为战兵和守兵两种。此外,还有马兵和水...

八旗兵

清代兵制。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创建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计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规定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佐领)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

京营

明代京军编制。明太祖洪武初年即设,隶属于大都督府,后改隶五军都督府。迁都北京后,明成祖朱棣分设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京师京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故又称“三大营”。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明仁宗时,命武臣一人总理三大营营政。...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