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官学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了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六艺教育。西周官学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分小学、大学两级;王城的大学称辟雍,诸侯国的大学称为泮宫。乡学则按地方行政系统,州设序...

广州十三行

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次年,两广总督吴兴祚和粤海关监督宜尔格图等共同商定,将国内商税和海关贸易货税分为住税和行税两类,后者为征收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

钞关

明清时内地税关。因为,最初使用钞(即纸币)纳税,故称钞关。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开始创设。由于各地商贩拒用大明宝钞,政府命令各商业运输中心地点的商货税款一律使用大明宝钞交纳,并借此增税。钞关隶属于户部,税收多用来支付军事费用。设关地区以北运河沿线...

榷场

辽、宋、夏、金各民族政权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

市易司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为推行王安石变法的市易法而特设的商务机构。在汴京开封设都提举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由盐官和提举官负责管理。任务是:估定物价;凡市场上滞销的货物,可平价收购,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向商人贷款或赊售货物,分别收...

三司

历代三司有不同含义,东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五代、北宋时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金以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明代以各省的都指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北宋初年,把财政机构从尚书省户部独...

太府寺

唐代九寺之一,是负责管理经济事务的机关。又称外府寺、司府寺。设长官卿和少卿各一员。综理国家财货和贸易事务。其下属:两京诸市署,掌管财货交易;左藏署,掌管钱帛,实际上就是国家的金库;右藏署,掌管金玉、珠宝、铜铁与骨角等物。此外,高宗武后时,还在两京设置...

司农寺

唐代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之一,始建于北齐,是负责管理粮食仓储的机关。又称司稼寺。设长官卿和少卿各一员。下置上林、太仓、钧盾和导官四署。负责掌管仓库、苑囿、屯田等事。上林署掌管苑囿园池;太仓署负责...

市舶司

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代在广州设市舶使一职,掌管蕃货、海舶、征榷、贸易等事,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的前身。北宋时,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陆续在广州、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密州(今山东诸城)设立市舶司,又称市舶务。宋代市舶官制度变化...

漕运

历代朝廷将东南地区所征集的财物(主要是粮食)经水路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组织和管理。漕运,是水道运输的专称。秦统一后,漕运就是运东方的粮食以充实长安。当时,最重要的转运中心在中原,秦建敖仓于成皋(今河南荥阳西);西汉时,东方谷物多由此西运;东汉时,更...

关市

边关的交易场所,汉代设在边境关口从事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及对外贸易的市...

秦汉酒榷

秦汉时官府对酒类实行专卖,榷者独木桥也,以此形容官府独占其利的垄断性专卖经济行为。秦律有禁止住在农村的百姓卖酒,违者受罚。秦及汉初一般不干涉私人生产和销售酒类。汉武帝为了补偿浩大的财政开支,继盐铁官营之后,在桑弘羊(洛阳大商人出身,西汉时理财能手)...

秦汉盐官

秦汉时主管盐政的官署。战国时,东方诸国盐业主要由商人经营,官府收税。商鞅变法后,秦设置盐官,实行食盐官营。汉初,允许私人经营盐业,税入少府。汉武帝以同官铁一样的理由把富商大贾谋取厚利的盐业收归官营。食盐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官府募民...

秦汉铁官

秦汉时主管铁业生产和经营的官署。铁业在古代是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为增加财政收入和加强封建统治,秦汉时,铁业的生产和经营常同盐业一起受到封建政府的控制。战国时,冶铁就是重要的官营手工业,但市场上流通的铁器则归私人经营。商鞅变法后,秦置铁官,把冶...

清将军

清代武职官名。将军作为武官名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秦汉以来,历代皆设,或常设,或暂置,名目繁多,权位各异。清代将军大致分为五类:①驻防八旗的最高长官之一。全国共设13人,分别驻守在盛京、江宁(今江苏南京)、成都、宁夏和伊犁等13处,负责驻防旗营的...

提督

明清时期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水、陆军官兵。明代始有其名,不常设置,设时多以勋戚、大臣及宦官充任。明神宗万历年间李如松为提督陕西军务总兵官,统辖辽东、宣府、大同诸道援军,事权渐重,才有提督为总兵之上的武官名称。清代于直隶、...

驻藏大臣

清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全称“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设驻藏大臣、帮办大臣各一人,任期均为3年。主管西藏所有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并稽查财政收支,指挥藏区军队,督察司法、田产、户籍和乌拉(即差役)等事项。负责巡防边境,...

巡抚

明清时期省一级地方长官。明太祖曾派遣皇太子巡抚陕西,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以后,才在关中、江南等地设置专职巡抚,和总督同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清代正式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负责总揽一省的军事、民政、吏治和刑狱等事。别称抚院、抚台,俗称抚军。...

总督

原系明代设置的临时差遣,如战时用兵或镇压农民起义,多派京官到地方去总督军事,事毕即罢,是个虚衔。清代,总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统辖一省或数省的军务和民政,已成为地方省区一级的实官。如明降将洪承畴被封为总督,负责经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云贵等...

布政使

明清时期的一省行政长官。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为强化中央集权,防止地方长官专权滋事,撤销行中书省,每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全国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布政使的职责是宣布中央政...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