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

明清两代的军官名称。明时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无定员。遇有战事需要遣将出征,则有总兵官佩将印出兵,事毕归印,始有总兵之名。后来由于军务繁忙,总兵官就成为镇守一方的统军武官。清承明制,总兵官为绿营兵的高级武官,受各省提督节制,总兵所辖部队称镇...

五军都督府

明代统领军队,负责分领京师和外地的都司、卫所的最高军事管理机构。明太祖朱元璋初设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京师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明成视迁都北京后,又在北京设行在五军都督府。后来,除掉“行在”二字,成为五军都督府。原在南...

怯薛

蒙古和元朝的禁卫军。怯薛为蒙古语音译,是轮流值宿守卫的意思。怯薛起源于草原部落贵族亲兵,后来发展成为封建制的宫廷军事官僚集团,是元代官僚阶层的核心部分。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建立了万人怯薛,其成员多是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是一支...

厢兵

宋代诸州的镇兵称为厢兵。唐初,各军分左右厢以统之。唐中叶,左右厢成为固定的军事编制。五代时,诸军“分左右厢,厢各有主帅”。宋初,在地方诸州镇兵中先抽出勇壮者充当禁兵,所剩老弱者留在本地为厢兵。宋代的禁兵是正规军,厢兵则是地方军兼杂役军。厢兵的来源...

禁兵

北宋守卫京师、备战征戍的正规军。历代皆设置禁军,作为侍卫皇帝的亲兵。宋代的禁兵,是从全国各地招募,或从厢兵、乡兵中选拔身体健壮、武艺高强者充当,成为中央正规军。禁兵按厢、军、指挥和都四级建制编成,每百人为一都,五都为一指挥,五指挥组成一军,十军组成...

枢密院

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代宗曾设枢密使,以宦官充任。五代时,后梁设置崇政院,掌管军国大政;后唐改称枢密院,与宰相分理朝政,凡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开宋代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的先河。宋代枢密院下设兵房、更房、户房、礼房等,分别掌管军事机密...

三衙

宋代管辖禁军和厢兵的中央机构。宋太祖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将领的兵权,驻扎在开封周围的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统辖,到真宗时,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一分为二,即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总称为“三衙”。三衙各设...

都护府

都护意为总监,都护府是唐朝设置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唐代都护府有大、上、中之分,大都护府由亲王遥领大都护,另置副都护主管府事。都护府内设有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等职。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创建安西都护府起,终唐一代,建置时有变化...

十六卫

隋唐实行府兵制时统率府兵、守卫京城的军事机构。初创于北周武帝,隋初沿袭北周之制,设置十二府以统率禁卫军,这就是十六卫的前身。隋炀帝将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后人习惯上称“十六卫”,其十二卫为:左右翊卫、左右骁(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和...

府兵制

中国古代兵制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立,经过北周至隋唐日趋完备。西魏文帝大统八年(542年)初置六军,后来扩充乡兵,并按鲜卑拓跋部的旧俗八部制度加以改组,由八柱国(即大将军)分领,下设12大将军,24开府,共24军。按规定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再隶属州...

北府兵

东晋时,由谢玄组建训练的一支精锐军队。四世纪后期,氐族政权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偏安江南的东晋决定征召文武良将,加强军事力量,谢玄应举。徐州和兖州本是北来北方人民南迁后的集中地,“人多劲悍”,渴望北伐,富于战斗经验,谢玄到此地召募劲勇,徐、兖两州人民纷...

南北军

西汉初设置在长安城内的禁卫军。南军属卫尉统领,北军属中尉统领。南军负责守卫未央、长乐两宫;北军守护的范围为宫城以外的长安城。由于未央宫、长乐宫位于城南,故称卫尉统率的军队为南军。西汉时,南军由卫士组成,总数在一两万人。北军人数在几万,实力超过南军...

八校尉

汉代率兵守卫京师的八校长官。为加强长安城的防卫,汉武帝设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击、虎贲八校尉。中垒校尉掌管北军垒门内外;屯骑校尉掌管骑士;步兵校尉专掌位于长安西南郊上林苑的苑门屯兵;长水校尉掌管长安西北郊的宣曲胡骑;胡骑校尉,不...

大司马大将军

西汉前期大将军掌管领兵征伐之事。吕后、景帝时,灌婴、窦婴曾为大将军。汉武帝对破匈奴有功的卫青、霍去病格外尊宠,元狩四年(119年),初置大司马,以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以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这是西汉在将军前面冠之以大司马的开端。武帝临终前,以霍光为大...

馆阁

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的官署。宋沿唐制,设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称为“三馆”,分别掌管图书、典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又建有秘阁、龙图阁、天章阁,主要收藏经典、图书和历代皇帝的御制的书籍与文集。统称“馆阁”。宋神宗元丰改制前,宰相都分兼昭文馆...

翰林院

唐代设立的为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唐玄宗时,在翰林院供职的有词学、经术、炼丹、僧、道、 卜、术、艺、书、弈等各色人才,称为待诏,即随时听候皇帝召见和差遣。任职者称翰林学士,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被称为翰林学士。后来,翰林院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

书院

宋代以来的一种地方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为官方藏书、修书或私人治学的地方。书院盛行于宋代。北宋时,最负盛名的书院有白鹿洞(在今江西庐山)、岳麓(在今湖南长沙)、应天(在今河南商丘)、石鼓(在今湖南衡阳)、嵩阳(在今河南登封)等书院...

国子监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元代初设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置祭酒、司业,掌管教...

太学

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建立太学,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最初太学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50名,汉成帝时增至3000人。王莽统治时期,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笼络广大儒生,在长安广置太学,...

中国古代中央官学

中国封建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的,旨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的学校系统。一般说,中央官学正式创办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不稳,官学时废时兴。盛唐时期,中央官学制度完备,十分繁荣。南宋以后,中央官学逐步衰败,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封建国家的...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