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税户

是辽代封建领地头下军州所属的农户,其来源是辽在进行战争中抓来的人们,称为生口,他们从事农业耕作,既要给头下军州的封建主交税,又要给朝廷纳租。这类农户,有自己的家室,有少量的田地,没有迁徙的自由,世世代代要为头下军州的封建主服役。...

孝经

一说是孔子为曾子陈孝道而作,一说系孔门后学所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据传秦始皇焚书后,《孝经》与其他诗书“并为灰烬”,幸而河间颜芝藏了一部,“因始传之于世”。全书分18章——开宗明义章、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三才章、孝治章、圣治章、...

五经

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孔子为了教育学生,对所收集到的古代文献资料,加以选择、修订和整理,编定《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材,后世称作“六经”。秦始皇焚书,以上文本散失。汉武帝时,罢黜百家...

头下军州

辽代皇帝,把掠夺来的汉人及奚、渤海诸国的人,称为生口,连同若干州县分赐给皇亲、国戚、功臣的封建领地,称作头下军州。头下军州内的土地所有权仍属辽皇帝,受封者占有和使用,子孙可以继承,但不得买卖,皇帝有权随时收回所赐土地。在这种封建领地从事农耕的生口,...

史籀篇

史籀篇为字书,计15篇。周宣王时太史史籀撰。《汉书·艺文志》谓:“史籀篇者同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东汉建武时15篇已亡其6。此为旧说。近人研究,认为“籀”是诵读的意思,该书是四言韵语,首句“太史籀书”,故取史籀二字以名篇,是春秋战国间秦人所作。秦始皇兼并...

辽的田制

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奴隶主在我国东北崛起,建国称辽。在汉族封建生产关系影响下,迅速进行封建化。辽的田制仿学宋制,也分公田、私田两大类。公田,指辽政府所掌握和经营的大量土地。对公田的经营主要采取两种形式。据《辽史·食货志》载:一种形式是军屯,辽在与...

地主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秦朝时,从总的看,土地兼并还不算严重,从汉到唐末的一千多年,历朝都出现了土地兼并愈来愈剧烈,但从各朝的土地政策看,都还是限制土地兼并的,只有到了宋朝才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出现了“吞噬千家之膏腴,连亘数路之阡陌,岁入号百万斛”...

清朝的学塾

清代中央和地方所设的官学,都是有名无实,只是科举的预备学校。真正读书受教的地方是学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私塾。私塾的形式一般的说有三种:一是聘请教师在家教授子弟,称教馆或坐馆;二是教师自己在家设馆授徒,称家塾;三是地方或家族聘请教师,多在寺庙、家祠这...

营田官庄

指南宋时的民屯官庄。宋室南迁以后,与金以淮为界。在东起淮河,西至秦岭,长达数千里的边防线上,以及大江南北诸路,均广设屯田营田区,以保证军粮供应,安置大量流民,稳定政局。初时主要是进行军屯,军屯形式基本上承袭北宋。但由于管理不善,管屯事农官,坐费廪粟,屯...

清朝的书院

清朝建立之初,害怕明末汉人的民族思想影响其统治地位,故对书院采取抑止的态度,顺治就曾明令“不许别创书院”。雍正四年(1726年)江西巡抚裴 度请选派一名到白鹿洞书院掌教,经部议不准。后来看到理学大臣张伯行在福建、山东、江苏等省所建书院,传授程朱理学,并...

清朝的地方学校

设有府学、州学、县学,统称儒学,相互之间无统属关系。学生未入学前称童生,参加入学考试,取得秀才资格,才是府、州、县学的生员。进学后经过考试,在限额以内的生员,称为廪生,供给膳食,称廪饩银,限额以外的生员,称为增生,无廪饩银,但可补廪生缺额。生员入学后,实...

南宋田制

南宋土地兼并程度远远超过北宋。这一方面是大批来自北方的文武官员要重建家业;另方面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富商大贾,也投入到土地兼并的行列;故从南宋初年开始,土地兼并极为迅速,致使众多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客,受着地主阶级残酷的地租盘剥。大将张...

北宋军屯

北宋军屯主要在河北沿边一带。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就诏令在河北各郡“发卒屯田”,并任命了制置河北沿边屯田大使。以后诸帝也曾分别诏令在襄州、陕西镇戍军、保州、相州、和州、熙州、定州等地进行军屯。北宋军屯有三种形式:一是用番汉弓箭手屯田。熙宁初年在...

清朝的中央学校

清代的学校制度,基本上沿用明代旧制。中央设立的有国子监及宗学、旗学、觉罗学、算学馆,还有为外国人设置的俄罗斯学馆。一是国子监:顺治元年(1644年)下诏、修建明朝北监太学,分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进行讲习,仍沿明制,是清朝有国子监之始...

括公田

北宋末年括刷民田以为官田的事件。政和元年(1111年),为增加政府收入,设西城括田所,先后以宦官相戬、李彦总领之,掠夺民田以为官田,称为括公田。其法:或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追查民田契券,直至查无证据,即指为“公田”增立官租;或按民田契券所载顷亩,用新颁小...

清朝的文教政策

清以少族民族入主关内建立政权,统治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故在政治上一方面实行军事统治与民族压迫的政策;一方面又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实行儒术统治思想的政策。反映在文教政策上,一方面全部承袭明朝学校与科举并行的办法,但侧重科举更甚于前朝,学校完全沦为科举...

明朝的书院

明初由于国子监、府、州、县、卫、社学等官学的发达,对书院采取的是既不加以禁止,也不提倡的态度,书院沉寂了百余年之久。成化、弘治年间书院逐步兴复,嘉靖年间逐渐兴盛。在洪武年间,全国书院仅7所,到嘉庆年间,全国书院达98所之多,安徽一省建立的书院可考的有3...

限田

宋朝从建国开始,采...

明朝的地方学校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下诏,天下府、州、县都要设立学校,称为府学、州学、县学。在边疆设卫的也要建立学校称为卫学,统称儒学。若按当时的府、州、县、卫各设一所学校算,全国应有学校1430所左右,在行政机关所在地,也要设立学校。如洪武十七年(1384年)设行都司...

千步方田法

即方田均税法,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土地政策。宋神宗时,官僚豪绅地主用伪造出卖田契、诡称献田产于寺院,假装分产立户等种种手段逃避赋税,严重地影响到国家财赋的收入。据《续资治通鉴·神宗纪》记载:仅无锡一县,即查出这种有户无税者5000余户,淮南东西两路,查出...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