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赋
即人头税。①秦朝按人头数摊派,缴纳实物或货币。②西汉对少年儿童征收的人头税。汉初规定:7~14岁儿童,每人......
三班六房
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府、州、县衙门中吏和役的总称。三班是指皂班、壮班和快班,都是隶役。站堂、呵道、门卫、......
力役
①秦朝力役很重,“三十倍于古”。据估计,秦朝时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每年被征调的力役约300万以上,约占全国......
九门提督
清代步军统领的别称。步军统领原系清代“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的简称。清初设置步军统领,专管满洲八......
道员
别称道台。明初布政、按察二司以辖区广大,由布政司的佐官参政和参议分理各道钱谷,叫分守道;按察司的佐官副......
户赋
按户征收的税。规定每户每年要缴纳钱200,作为封君的食租,不列入国家收入。东汉时称为国租。......
大鸿胪
中国古代朝廷掌管礼宾事务的官。秦时称典客,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称大鸿胪。秦汉时,大鸿胪的职责......
算赋
西汉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征收对象是15岁~56岁的男女,税额初无定额。公元前196年定为63钱,文帝时定为40......
遣唐使
日本派遣至中国的使节。日本史书亦称“西海使”或“入唐使”。据文字记载,中日两国在两千年前已有友好往来......
更赋
秦汉时期所征的一种以钱代役(力役和兵役)的赋税。“更”是轮番服役的意思。规定23~56岁的男子,每人每年轮......
宣政院
元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关。元初始置总制院,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为总制院所......
更卒
汉朝时期轮番服役的兵卒。23~56岁的男子,每年要在地方或京师服役一个月。亲自去服役,叫“践更”。自己不愿......
谏院
职掌规谏朝政缺失的中央机关。谏者,是直言规劝,使其改正错误的意思。宋初沿唐制,门下......
戍卒
汉朝时期轮番屯戍的兵卒。23~56岁的男子,一生之中到边境屯戍一年,称戍卒;拱卫京师的兵卒称“卫士”。此外,......
正卒
汉朝时期在本郡的兵卒。规定23~56岁男子,一生之中必须有一年在本郡服兵役,其余时间为本郡的预备兵,有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