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户调

    即户税。按户征收赋税的制度。西晋初年规定:丁男为户主的每年每户平均纳调绢3匹、绵3斤;妇女或次丁男为户主......

  • 禅让

    原始社会末期传说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礼记·礼运篇》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它的历史内容正是氏族......

  • 雍和宫

    在北京安定门内迤东。是北京现存藏传佛教的最大寺院。原是清代康熙第四子胤禛(雍正)的府......

  • 度田收租制

    东晋按田亩实数征收赋税的制度。330年,东晋政府规定按田亩实数每亩收税米3升,遭到不少豪强地主反对,拒绝交......

  • 爵禄服命制度

    爵位是贵族等级的标志,周代的爵位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四级。上一级贵族与下一级贵族都是君臣关系。诸......

  • 布达拉宫

    位于西藏拉萨西北的布达拉山上,据传为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创建。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达赖五世时又进......

  • 租调制

    ①南朝宋、齐户调仍按西晋“九品相通”法分派绢绵。461年,宋规定按财产多少,每户岁纳布4匹。梁、陈时期,每......

  • 宗法制度

    先秦的爵位制与世袭的宗法制、分封制互为表里。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西周统治者在推行分封制的同时,又实......

  • 扎什伦布寺

    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牛巴(追认为达赖一世)所创建。后......

  • 察举

    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朝廷根据不同需要设立各种科目,指定有关官员担任举主,依照规定贡上相应人才,经......

  • 九品混通法

    北魏实行均田制前的租调税制。九品混通法是由西晋九品相通法而来,即在征收租调前,县令召集三老,把本地农户......

  • 敦煌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县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有1000多个洞窟(现在还保存着492个)所以又称“千佛洞”。这些洞窟......

  •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约15公里的武州山北崖,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约460年)。从北魏直到唐代都有开凿。据......

  • 征辟

    汉代选用官吏的重要方法。征辟又分征召与辟举两种,又称“公府辟士”。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

  • 关税

    即在关卡征收的税。魏、东晋对出入关卡的货物征税为1/10。吴和西晋则时征时免。南朝宋在关卡处对薪、炭、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