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文教政策
汉代建国以后,承袭秦制,以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历经惠、文、景帝历六七十年,但实践证明......
都指挥使司
其设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其属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
汉代的太学
太学是封建国家的最高学府,创于何时,说法不一。据《汉书·武帝本纪》、 《宣帝本纪》中有关孝武“兴太学”......
鸿都门学
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以命名。当时太学为儒家子弟独占,他们引经据典议论政......
府
布政使司以下为府。按照洪武六年(1373年)的规定,府分为三等:纳粮20万石以上的为上府,20万石以下的为中府,10......
州
府下有州。州有两种:散州与直隶州。散州属于府,知州的品秩相当于知县。直属州直隶于布政使司,知州的品秩相......
贵族学校
创始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66年)。明帝崇儒学,皇太子、诸王侯及功臣子弟都习经书。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
郡国学校
两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是皇子封王所在地的王国和中央直辖的郡并行,郡国以下各属若干县、道、邑。汉景帝末年,蜀......
县
州以下为县。朱元璋称吴王时于吴元年(1364年)定县为三等:纳粮10万石以下为上县,6万石以下为中县,3万石以下......
省
根据清代的政制,在鸦片战争以前(1820年)我国共划分为25个一级行政区域:直隶(今河北省)、江苏、安徽、山西、......
汉代的私学
称书馆或学馆,教师称为师,大部分是小学性质,也有与郡县相仿的私学,最高的是专习一经的,可达到太学的程度。......
书籍和纸的发明
商周时期,除甲骨文、金文外,已用竹简和木简,秦和汉初的学校所用书籍仍然沿用,因其形与质的差异,有的称“简......
府
府设知府一人。知正一、二人,或三、四人(分理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清军、理事、抚苗、水利、诸务。量地......
汉代的石经
刻石纪事起于秦朝,刊刻石经起于汉代,这是后世刻书的起源,也可看成印刷业的开始。汉时在太学对博士弟子进行......
州
清代的州制度也与明代相同,有直隶州与散州两种;但散州不统县,又与明制不同。直隶州相当于府,府属州,相当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