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籍千亩”与“彻法”
周厉王时,把国人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统统收归王室所有,禁止国人进入渔牧、采樵、用材等等,又用残暴的手......
唐代的文教政策
唐建立后,继续推行隋代崇儒兴学的政策,学校教育制度在隋朝的基础上,经过百年的经营,已相当完备,在中国乃至......
秦国田制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前,在秦国就设有“田令”,专职管田地。统一以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颁布了“使黔首自实......
授田制
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政府将国有土地按规定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制度。据《周礼·地官·大司徒》及郑玄注......
唐代的中央学校
指中央政府直接设立的学校,可分为直系与旁系两类。直系学校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律学、书学和......
公田
是一个广泛的名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公田包括所有未耕垦的土地,如汉宣帝时赵充国在河西边地兴边......
唐朝的大学
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限300名,设博士、助教各2人任教;太学,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员子孙,限500名,......
秦朝与两汉时期的屯田
屯田是招募贫民和利用戍卒对国有土地进行屯垦。前者称民屯,后者称军屯。我国的屯田,创始于秦朝。据《史记·......
唐朝中央设立的专门学校
律学,以学习律令为专业,培养熟悉本朝律令的行政官员,限50名,设博士3人,助教1人;学习时间为6年;书学,培养通......
唐代的地方学校
唐代地方行政区域分道、府或州、县三级。唐初已命令按行政区设学校。在学校制度方面,只有府州学和县学两级,......
西汉军屯
汉武帝时期,军屯主要是在下列各地:从朔方到令居,河西居延,西域轮台。昭、宣以后,西域的屯田有了进一步的发......
唐朝的私学
唐朝在行政方面,以县为单位,在学校制度方面,县以下的乡镇学和市镇学,均属小学性质,划归私办,听任私人办理。......
汉代的屯垦
最初主要是移民实边。汉文帝时晁错就提出用罪人、丁奴婢和贫民到边地“家室田作”以备边。武帝时才开始了大......
限田
秦汉以来,随着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西汉中期,已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
唐朝的外国留学生
唐朝在中央所设的“六学”、“二馆”,均接受外国留学生。早在隋代,日本就曾随同遣隋使来过两批留学生。到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