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主劳于求人,而佚(逸)于治事。
贤明的君主在访求贤才上常常不辞劳苦,而对于治理政事则显得很安闲。......
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英明的君主起用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州与部里选拔来的,勇猛的将士一定是从士兵队伍里奋起的。......
仁厚刻薄是修短关,行止语默是祸福关,勤惰俭奢是成败关,饮食男女是生死关。
仁厚和刻薄是德行善与不善的关口, 行为举止说出来与保持沉默是祸患和幸福的关口, 勤奋和懒惰、 节俭和奢侈......
人心止此方寸地, 要当光明洞达, 直走向上一路, 若有龌龊卑鄙襟怀, 则一生德器坏矣。
人心只有这么很小的地方, 应当光明通达, 只沿着向上进取的正道一直向前走, 如有器量狭......
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根据人的言谈话语选用人才, 人们就会追求夸夸其谈。根据人的行为选取人才, 人们就会竭尽全力去表现自己的美......
屈原之沉渊,遭子椒之谮 (zen怎去声)也;管子得行其道,鲍叔之力也。
屈原投河自尽, 是因为遭到楚国司马子椒的谗言迫害: 管子得以实施自己的治国之道, 因为有好友鲍叔牙的大力荐......
惟清修可胜富贵,虽富贵不可不清修。
只有操行洁美可以胜过富贵, 即使富贵时也不能没有洁美的操行。......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道德不崇高广大就不能招揽人才, 气量不宏大就不能使人安定。......
夫国之所以不能士者, 有五阻焉: 主不好士, 谄谀在旁, 一阻也; 言便事者, 未尝见用, 二阻也; 壅塞掩
国家之所以不能招致人才, 是因为有五个方面的阻碍: 君主不喜爱人才, 谄媚阿谀的人又在旁边, 这是第一个阻碍......
君子所贵在守道,不在求荣。
君子所注重的是坚守道义, 并不在于追求荣华。......
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戳,古之通义也。
进荐贤才受到上等的奖赏,蒙蔽压制贤才受到最大的惩罚,这是古代通行的道理。......
欲采名珠, 求之于蚌; 欲得名士, 求之文学。 或割百蚌不得一珠, 不可舍蚌求之于鱼; 或百文学不出奇士,
想采得名珠,就要到蚌身上去寻求;要想得到有名望的贤士,要到学识渊博的人当中寻求。假如割开百只河蚌没有得......
贵莫贵于为圣贤, 富莫富于蓄道德,贫莫贫于未闻道,贱莫贱于不知耻。 士能弘道曰达士, 不安分曰穷, 得志
再尊贵的也没有比做圣贤之人更尊贵的了, 再富有的也没有比积聚道德更富有的了,再贫穷也没有比不知晓道理更......
道在己而无忧,故悦;悦而忧惑不妄起,则所虑者正而自精。不然,在己无大常之理,物至情移,愈变而愈迷矣。
道理存于自身并且没有忧愁, 因此心情愉快; 在愉快时忧愁疑惑不随意兴起, 那么所顾虑的是如何使自己正直而且......
周公之为宰辅也,以谦下士,故能得真贤。祁奚之为大夫也,举仇荐子, 故能得正人。
周公作为辅政的大臣,以谦恭的态度,降低身分对待贤士,所以能得到真正的贤才。 祁奚作为晋国的大夫, 曾向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