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古之选贤,傅纳以言,明试以功。故官无废事,下无逸民,教化流行,风雨和时, 百谷用成,众庶乐业,咸以康

    古代选拔贤士, 接近他们, 通过交谈加以考察, 并明确地测试他们能否建功立业。 所以官府里没有荒废的公事, ......

  • 君子所贵乎道, 求之身而已; 言、 行、 动皆本诸身之道, 立其本而中和致, 乃可以制礼作乐。

    君子所注重的是道, 并以之来要求自己; 语言、 行为、 动机都是以自身的道为根本的, 只有树立了根本, 并且达......

  •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评定建立大功的人时不要计较他的小过失, 举荐贤才时不要计较他的小缺点。......

  • 德未盛而欲变化以趋时,为诡而已矣。

    品德尚未高尚却要去随时势而变化, 只能是违反常理罢了。......

  •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

    如果管仲定要成为 “廉士” 以后才可以任用, 那么齐桓公凭什么在世上成其霸业呢! 现在天下莫非还有身披粗布......

  • 夫性情之德, 则尽人有之。 而君子致之者, 其功在省察、 存养, 而乃以经纬乎天地。

    性情中的道德, 是每个人都有的。 但是君子能够达到极高的境界, 其功劳在于他们能认真反省观察、 专心修养秉......

  • 同言而人信,信在言前;同令而民从,从在令外,怀璧之子,未必能惠,而人竞亲之者,有惠人之资也;被褐之夫

    同样的话, 别人相信你的, 是因为人们在你说话前就已经相信你了; 同样的命令, 百姓服从你的, 是因为你的命令......

  •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 若限年然后取士, 是吕尚、 周晋不显于前世也。 其令郡国所选, 勿拘老幼, 儒通经

    十户人家的村子, 一定有忠诚的人。 如果限制年龄然后选取贤士, 这样吕尚、 周晋就不会在前代显名了。 如果......

  • 今之选举, 不采识治之优劣, 专简年劳之多少, 斯非尽才之谓。宜停此薄艺,弃彼朽劳,唯才是举,则官方斯

    现在选择举用贤才, 不根据治国才识的优劣, 专凭年资多少来选用, 这是不能尽其才用的做法。 应当摈弃浅薄的......

  • 瓶笙之水, 愈沸则响愈微;彼惟恐人不闻者, 中不足也。 明珠藏千仞之渊,黄金韫(yun运)万仞之厓(ya牙),珊

    在瓶中煮水, 水越沸声音却越小; 那些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人, 内心是非常空虚的。 明珠藏在很深很深的深渊......

  • 苟有其才,虽屠钓奴虏之贱,圣皇不耻以为臣;苟非其才,虽三后之胤(yin印),自坠于皂隶矣。

    如果真有才能,即使是姜子牙这样的屠宰牲畜与钓鱼的下人,圣明的皇上任用他为重臣也不感到耻辱。 如果没有才......

  • 为生计而不为死计,为子孙计而不为身心计者,好利之通蔽也;为身后名字计而不为身后性命计者,好名之通蔽也

    只考虑怎样生活的舒服, 却不考虑死后的名声, 只想着为子孙们考虑, 却不考虑自己的品德修养, 这是喜欢利益的......

  • 然而君子不以言听之难,而不务取士。士,理之本也。

    然而君子并不因为推荐之难,就不致力于选拔贤士了。贤士,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 人之志道德也, 君子积年作之而不兴; 志富贵也, 俗人一言动之而辄起。 甚矣, 志道者之鲜矣。

    对于人们立志于修正道德的事, 即使君子长年从事这项工作也不能使之兴盛; 对于立志于发财致富的事, 平常的人......

  • 故公卿之大任, 莫若索士。

    所以公卿等高级官员的重要任务,什么也不如访求人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