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亲之,以治吾不善;不善者亲之,以成吾善。
品德美好的人, 我要亲近他, 来修养自己品德不够完美的地方; 品德不好的人, 我也要亲近他, 通过帮助他来成就......
人于天理昏者,是只为嗜欲乱著他。庄子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此言却最是。
人在道理上表现得迷惑不明,这只是因为个人的嗜好和欲望在困扰着他。庄子说那些嗜好和欲望深的人,他们的天赋......
多忿害物, 多欲害己, 多逸害性, 多忧害志。
忿恨太多对别人有害, 欲望过多对自己有害, 安逸享乐过度有害于生命, 忧愁烦恼多了有害于志向。......
利者,众之所同欲也,专欲利己,其害大矣。贪之甚,则昏蔽而忘理义;求之极,则争夺而致怨。
利益, 是众人都想得到的,但只想为自己谋利益, 那样危害是很大的。过分的贪婪,就会迷惑不省而忘记理义;过分......
养气大概是要得心与气合, 不然, 心是心,气是气, 不见所谓集义处终不能合一也。
涵养气质大概是必须使感情和气质相结合, 如果不这样, 感情是感情, 气质是气质, 没看到人们所说的聚集义理之......
心存乎利,取怨之道也,盖欲利于己,必损于人。
心里光想着得到好处, 是召来怨恨的原因, 因为要想对自己有利, 必然会损害他人。......
孟子所谓养气者自有一端绪,须从知言处养来,乃不差。 于知言处下工夫, 尽用熟也。
孟子所说的涵养气质, 自然存有一个头绪,必须从根据言辞来察知思想的是非方面来涵养, 才不会出现差错。 在根......
君子莫大于学,莫害于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
对于君子来说, 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了, 没有比停止学业更危险的了, 没有比自我满足更使人耻辱的了,没有比不......
《论语》之称舜禹曰:“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人能知与焉之过, 无识知之病, 则此心炯然, 此理坦然,
《论语》中称赞舜禹说:“舜禹真是崇高呀,他们富有四海,却一点也不为自己。”一个人能够知道只为自己是错误......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人生在世, 应当自己善于处事; 这样, 即使是狭窄之地, 也会感到空阔自如。......
优裕宽平, 即所存多, 思虑亦正。 求索太过, 即存少, 思虑亦不正。
生活很富裕阔绰了, 即使所想念的很多, 这种考虑也是正确的。 如果追求太过分了, 即使所想念的很少, 这种考......
财上分明大丈夫。
大丈夫在钱财上要很清白。......
存心有意无意之境, 微云澹河汉; 应世不即不离之法, 疏雨滴梧桐。
个人的修养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 就像微云自在地飘浮在银河之间; 应付世事要采取不即不离的态度, 就像稀......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君子虽然爱财, 但是用正确的手段去谋取它。......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 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zhen
耳中经常能听到不中听的话语,心中经常存有不顺心的事情,这才是增进美德修养品行的磨刀石。 如果每句话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