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 只喜欢仁不喜欢学习,所受的蒙蔽是愚昧。 “好学”,包括“思”、“辨”而言。...
(阳货) 做事敏捷,才容易成功。...
(阳货) 与人信实,别人就可以倚仗你。...
(阳货) 待人宽厚,就可以得民心。这也是行仁道所体验的心得。...
(阳货) 杀鸡怎用得上牛刀呢? 比喻治小邑,何必用礼乐之大道。...
(阳货) 对人恭敬,就不致遭到侮辱。...
(阳货) 只有最聪明和最愚笨的人,气质是不可能改变的。...
(阳货) 人们本来的才性,是相近的;只因为教育和环境的不同,乃使品格的差异渐渐相远。 朱熹曰:“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者也。气质之佳,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远耳。”...
(季氏) 隐居来成全他的心志,出仕时行义来达成他的仁道。 “隐居”:没有出来做事的时候。“求其志”:即自乐所志的道。“达其道”:即行出平日所志的道。...
(季氏) 不学礼,不知道怎样立身于社会?因为礼是立身于社会的根本。...
(季氏) 孔子说:“见到别人的善处,像心里惟恐赶不上似的,见到别人的不善处,像触摸汤惟恐避开不够快似的。” “不及”:如追亡逋,只怕追不上。“探汤”:伸入热水,离去愈快愈好。...
(季氏) 愚昧而不能勤苦求知的,则所谓“凡民”,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民”,是指知识不多的“凡民”而言。...
(季氏) 生下来就知道的,那是上等资质的人。经过学习然后知道的,那是次一等资质的人。勤苦力学而知道的,那是又次一等的人。 困:谓有所不通。...
(季氏) 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退,所要戒的是贪得无餍。 淮南诠言训:“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
(季氏) 到了壮年,血气正旺,所要戒的是好勇斗狠。...
(季氏) 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所要戒的是女色。...
(季氏) 不知察颜观色而轻率发言,叫做“瞽”。 “瞽”:盲目,不能察言观色。...
(季氏) 应当说话时候而不说,叫做“隐” 隐:隐匿,不尽实情。...
(季氏) 不当说话的时候而说话,叫做“躁”。...
(季氏) 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种;喜好以礼乐节制举动,喜好称道人的善处,喜好多交贤友,便有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