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2023-02-06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断肠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夏完淳写过不少描摹闺情的词,有曲折反映他在流离转徙、新婚久别当中思家怀人之情的,也有采取“香草美人”的遗意以寄托他的忧时爱国之情的。这首属于前者。它在构思、手法、形象、意境等方面均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堪称抒情杰作。

起句“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笔墨凝练,而富于含蕴。在写景当中,点明节令、时间、场所、人物身份和作品基调。“空闺”表明主人公是一位思念远行夫婿的少妇。“梧桐”象征离情愁绪。秋色暗淡,空闺寂寞,秋风萧瑟,梧桐叶落,构成一种悲凉凄楚的氛围,一种使人黯然神伤的色调。

“同心结”系用两条锦带绾成菱形的连环回文结,它由来久远。南朝梁武帝萧衍《有所思》云:“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隋唐以来,同心结成为从宫廷到民间普遍流行的饰物,广泛应用于腰带饰、裙带饰、髻带饰、佩饰、帷饰以及织锦图案等等,不但作为“永结同心”的象征用于男女定情之际或结婚仪式当中,而且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装饰物和送行赠别的纪念品。

“相思结”,最早见于大约东汉晚期的《古诗十九首》“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明杨慎《升庵诗话》释“长相思”句云:“以丝缕络绵文互网之,使不断,长相思之义也。”释“结不解”句云:“以针缕交锁连结,混合其缝,如古人结绸缪同心制,取结不解之义也。”喻男女相思之相思结,当本于古诗所述之“结不解”,其形制颇似同心结。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既然同心结和相思结形制相似,这位对景怀人的少妇,在幽思绵邈、心绪迷惘当中,结彼而得此,就毫不足怪了。人们从中窥见,这位少妇原指望和夫婿同心相守,然事与愿违,形影分飞,落入相思而不相见的境地。

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词意

下片仍从景物着笔。“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字里行间含蕴着阴冷、幽峭甚至使人震颤的气氛,明写夜景,暗写人物的神态和举止。细加玩味,人们不难想见,一位忧伤迷惘的少妇,凭栏而立,默默无言,凉风过处,蓦然回首,瞥见灯光明灭,不觉一怔。这灯光明灭,究竟是她此时此际眼中所见,还是她如痴如迷当中所形成的幻影幻觉,人们毋须分辨。在这里,主观和客观,形象和景物,已经融为一体,浑然莫辨了。

接着似乎捎带一笔,写下“立尽黄昏泪几行”一语,既是插写和特写,仿佛暗夜中的闪电照出词的主人伫立垂泪的身影;又是概括和总结,犹如电影中的长时间跟踪镜头,显示她从黄昏至深夜,一直在那里悄然伫立。这一笔,其实是惨淡经营的一笔,画龙点睛的一笔。她的悲怆郁结之情,得此一笔,淋漓尽致了。作者所着意点染的是人物的幽思难吐的宛转风情和凄侧迷惘的精神面貌。她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赢得后世读者的频频颔首。比起那些以刻画姿容、刺激感官为能事的艳情之作,岂止上下床之别!

好诗好词,有赖于好的结句,绝句、小令尤其如此。作者在勾画人物身影之后,写下开阔、概括而又富于象征意义的结句——“一片鸦啼月”,可谓恰到好处。它融情于景,富于含蓄之美,予人以想象、回味的余地。

这首词以“断肠”为题,“断肠”谓悲伤之甚或思念之深。词的气氛和色调,情节和语言,形象和意境,直接、间接、多方面地表明,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非常深刻;她和夫婿的分别不似寻常的小别、暂别,隐隐露出一种相思莫解、聚会难期的情绪,甚至带有一些长别、诀绝的意味。

这些,结合夏完淳其人其事,可以得到完满而恰切的解释。他和妻子钱秦篆是在江南人民举义抗清之初匆忙完婚的。从这时到他被捕将近两整年,其中大部分时间,他从军或飘泊在外。他离家远行是为了抗清复国大业,自然不同于寻常的离别。不论随军转战或奔走四方,都难于确定归期,何况还要提防清政权的鹰犬和网罗,不能随意行动。他预见随时随地可能遭遇的风险,对于死生之际,他已经过深思熟虑而有成竹在胸了。这就是这首词写得如此悲怆、凄楚的根本原因所在。

词中女主人公对夫婿的深情倦倦,实际上表现了夏完淳对其妻钱秦篆的一往情深。着意描摹这位少妇的深闺肠断、幽情莫诉,正透露出夏完淳的骨肉牵肠、幽思不已。夏完淳的《寄内》、《遗夫人书》等诗文,都是极好的印证。

如同陈子龙的诗作刚健苍劲,词作则风流婉丽,因而被誉为“广平铁石,赋心偏爱梅花”(沈雄《古今词话》)一样,对于视死如归的英雄、烈士夏完淳,具儿女柔情的一面,人们毋须惊诧;对于以“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着”这样的惊天动地之音著称的爱国诗人夏完淳,也写过“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这样的悱恻断肠之词,也完全用不着大惊小怪。英雄气与儿女情,原不是互相排斥,而恰恰是相生相成,相得益彰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