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2023-08-28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滕王阁

闲登高阁,叹兴亡,满目风烟尘土。画栋珠帘当 日事,不见朝云暮雨。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千 载名如故。长空澹澹,去鸿嘹唳谁数。  

遥忆 才子当年,如椽健笔,坐上题佳句。物换星移知 几度,遗恨西山南浦。往事无凭,昔人安在,何 处寻歌舞。长江东注,为谁流尽千古?

这首词隐括王勃《滕王阁序》。 滕王阁,旧址在江西南昌章江门城 上,西临赣江。为唐高祖子滕王李元 婴官洪州(今南昌市)都督时所建。 咸亨年间王勃省亲过此,写出了名噪 一时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词人 巧妙地隐括《滕王阁序》的词句,将 追慕王勃当年座上挥毫的往事和感慨 人世沧桑的内容写入词中。

上片起首三句,开门见山,道出 登高吊古感慨兴亡的题旨。

“闲登高阁”句令读者自然联系 到王勃笔下“滕王高阁临江渚”的鲜 明画面,着一“闲”字,把词人“冷眼向 洋看世界”的角度确立下来。显然, 全词是作者冷眼观照的产物。“叹兴 亡”句,点出题旨。而“满目风烟尘 土”则是对前句“兴亡”的具体生 发,而且也紧扣了时代的大背景。这 首词写作的年代,正值宋金对峙,战 争频繁之际,“风烟尘土”既是写眼 前景,又隐喻动乱。就在那些年代, 宋金正酝酿着战事,旋即发生了开禧 北伐之役。“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 朝云暮雨”二句,化用王勃的“画栋朝 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诗语。 “画栋”、“珠帘”都是滕王阁的昔日 繁华盛况,而“当日事”三字,明点 出这一切都已成过去,如今已繁华消 歇,满目凄凉了。“秋水长天,落霞 孤鹜”化用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 水共长天一色”名句。一说落霞是 鸟,形如野鸭,鹜乃野鸭,此乃从滕 王阁眺望赣江秋日胜景的名联。“千 载名如故”,其实从王勃作赋到高永 重上滕王阁而作此词,相隔仅六百余 年,“千载”乃取其成数。千载之 下,滕王阁已名存实亡,既无昔日画 栋珠帘的繁华,也见不到“落霞与孤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胜景, 而战争时代重登滕王阁所能见到的只 有“长空澹澹,去鸿嘹唳谁数”。嘹 唳,指鸿雁响亮凄清的叫声。澹澹, 广漠貌。杜牧《登乐游原》诗谓: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 中。”这里与杜牧同一感慨。广袤的 天幕上,仅几只孤雁高叫着飞去,这 凄清的画面只会勾起词人深沉的感 慨。

换头句以“遥忆”二字领起,回 忆当年王勃赋《滕王阁序》之文坛佳 话。王勃是初唐诗坛、文坛上最负盛 名的作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合称“初唐四杰”。杜甫《戏为六绝 句》曾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 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 江河万古流。”故作者这里以 “才 子”称之。“如椽健笔”,比喻大手 笔。据《晋书·王导传》附王珣: “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 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坐 上”,同“座上”。据《新唐书·王 勃传》载:“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 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 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 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 也。’请遂成文, 极欢罢。勃属文 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 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 字。”然而正如《滕王阁序》所云: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 梓泽丘墟。”时移事易,“物换星移 知几度,遗恨西山南浦。”前句是化 用王勃“物换星移几度秋”成句,后 句仍隐括“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卷西山雨”句意,但冠以“遗恨”,则 寄予了深沉的身世之感。王勃能“躬 逢胜饯”,写下这篇文字而名传千 古,词人自己却累举不第,上书言事 不报,此句实感慨系之。往事无凭, 象王勃这样的才子又在哪里呢?如今 战乱不断,哪里还能寻得见歌舞升平 的太平景象?所不变者,只有东注的 长江。“槛外长江空自流”,可是大 江流日夜,又“为谁流尽千古”?

这是一首著称于世的佳作,词人 借吊古以伤今,寄托对和平生活的向 往和对施展才华机遇的企盼。全词艺 术上最大的特点是以极简练的笔墨, 熔铸《滕王阁序》佳句,写得流利自 然,即使完全不知王勃诗文的读者, 读来也毫无困惑。此词与清真词《西 河·金陵怀古》主题相似,所不同 者,清真化用刘禹锡诗意,主题不作 改变,而高永则将原作的语句、文句纳 入自己主题中,以切合“满目风烟尘 土”的时代背景和吊古伤今的主题, 从一定程度上说来,这比清真《西 河》词又有其长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