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2019-07-17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道士朱复古善弹琴,为余言琴须带拙声,若 太巧,即与筝阮何异。余赏其言,为赋

寒泉溅雪,有珮环隐隐,飞度霜月。易水风寒, 壮士悲歌,关山万里离别。杨花浩荡晴空转,又 化作云鸿霜鹘。耿石壕夜久无言,寂历如闻幽 咽。

云谷山人老矣,江空又岁晚,相对愁 绝。玉立长身,自是胎仙,舞我黄庭三叠。人间 只惯丁当字,妙处在一声清拙。待明朝、试拂菱 花,老我一簪华发。

一个名叫朱复古的道士谈论演奏 古琴的心得,作者从中颇受启发,于 是写下了这首词。古代以音乐为题材 的吟咏不乏精彩的篇什,如白居易的 《琵琶行》、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 弄兼寄语房给事》、韩愈的《听颖师 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 但这些都是诗,而表现这类题材的词 则较为少见。从这一角度来说,这首 词原本就很有特色,再加上作者对于 音乐境界的出色描写和对人生感慨的 哲理性抒发,更为这首词增添了绚丽 的色彩。

词的上片是以四种形象比喻,写 一支曲子的开始、变化、结束。有的 是绘声,如“寒泉溅雪”就是写曲子 开始时的细微、缓慢。“珮环”形容 声音清脆。因为开始声音很小,若有 若无,故云“隐隐”; 音虽轻,但很 清脆,故能传到远方,飞过秋月,这 里又是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环珮空归月夜魂”的意思。“易 水”三句,用《史记·刺客列传》中 荆轲自燕国出发去刺秦王的典故,写 曲调由细微转为悲壮、凄厉,就象在 萧萧的朔风中送别荆轲时慷慨悲凉的 歌声。“杨花”二句则是以开阔画 面,写曲调又由悲壮凄厉转为高亢激 越。“耿石壕”三句则是用杜甫《石壕 吏》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的诗句,写一曲结尾之时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下片是抒发个人的感慨,写得深 沉而含蓄。首句“云谷山人”是作者 自指。云谷山在江西,作者系江西庐 陵人,故自称云谷山人。“江空又岁 晚”,点出凄冷的时令。由于一年快 到尽头,江上舟楫稀少,故云“空”。 “相对愁绝”,谓一曲终了,作者与 朱复古道士相对,不觉悲愁欲绝。接 下来,作者笔锋一宕,又回到主题上 来。“玉立长身”,形容朱复古身材 修长,亭亭玉立,有仙风道骨之概。 接下来两句是赞美朱复古演奏技艺。 “自是”二句为道家语,《太上黄庭 内景玉经》: “是为黄庭曰内篇,琴 心三叠舞胎仙。”此处“胎仙”为神 名,即胎灵大仙。“琴心” ,琴曲 名,《列仙传》谓涓子作《琴心》三 篇。三叠,谓反复弹奏。这二句的意 思是朱复古演奏黄庭经的琴曲出神入 化,实在是胎仙的化身。“人间”二 句是说人们只习惯于丁丁����的琴声 (亦即题目中所说的“太巧”之声) , 却根本想不到其真正的美妙之处竟在 于那听似凝重滞拙之声。这一议论使 琴理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其意味隽 永透辟,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 间,为全篇的警策之处。夏承焘认为 这两句“颇有拔出恒流,扫空凡马的清 超意致”(夏承焘《金元明清词选》), 所评极为恰当。歇拍更进一层,言我 深受感动,如果明日对着镜子(菱花) 照一照,恐怕会发觉自己的头发又白 了几分。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认为: “赵 公此词知琴音者。”的确,如果作者 不深谙音律,是不可能有如此当行而 出色的描绘的。但把琴音转换为文 词,并使读者深味其中的佳境,仅仅 “知琴音”、“了然于心”还不够, 还须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用文学形 象来再现音乐形象。应该说,词作者 在这方面做得是比较成功的。首先, 对音乐的描写铺张而富于变化。如 “寒泉溅雪,珮环隐隐,飞度霜月”连 续用比,形容琴声的轻微、舒缓、清 幽和缥缈; 以下又用几个层次分写不 同的音乐意境,灵动有致,摇曳多姿, 完整地表现了一首乐曲的抑扬顿挫、 轻重疾徐的节奏美、韵律美。其次, 用华美凝炼的语言对琴声作了形象生 动的描绘。钱钟书在评论古代诗人描 写音乐时说,白居易《琵琶行》里传 诵的那几句,“只是把各种事物所发 出的声音——雨声、珠落玉盘声、间 关鸟声、幽咽水声——来比方琵琶 声。……只是从听觉联系到听觉”,而 韩愈《听颖师弹琴》诗里的描写,则 使听觉与视觉勾通起来,做到“听声 类形”,“把听觉转化为视觉了”。 (见《文学评论》1962年1期) 欧 阳修曾问苏轼: “琴诗孰优?”东坡 答以退之《听颖师弹琴》。赵文在这 首词中对音乐的描写既用各种事物所 发出的声音来比方歌声,如寒泉溅雪 声、珮环轻鸣声、壮士悲弦声,又有 “听声类形”的描绘,如关山离别、 杨花浩荡、云鸿秋鹘等,显得更为形 象、生动。这些都是此词匠心之所 在。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