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2019-07-17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山翁归去。记得来时路。雨涨溪泉人不渡。花外 鸟啼何处?

人间不是山中,高怀都付丝桐。 一曲《瑶池宴》罢,春风吹尽残红。

该词情思略见隐晦,但如果紧紧 抓住两两对立的四个意象,就不难寻 绎其中意脉。这四个意象是:“山 翁”与我(词人自己) ;“山中”与 “人间”。词中渲染的是两两之间的 阻隔和悬殊,借以表现对“山翁”的 思念,对“山中”的神往,对自我、 对“人间”的悲慨。开首两句说,山 翁去我还山之后,一定没有忘记来访 的路。说山翁记得来路,反映了词人 对山翁久不见来的揣念。“雨涨”两 句是说山翁之不来,是由于山溪暴 涨,难以渡涉。词人伫立在湍激的溪 水边,正在思念山中知己,忽然听到 一声鸟叫,勾起了词人的遐思。“花 外鸟啼何处”,从这问句的形式中可 以感受到词人的思绪随着山鸟的呼唤 已经飞向了 “山翁”幽居的远山。上 片从所思——“山翁”着笔,“溪 泉”、“花外鸟啼”也都是与“山中”有 关之景,下片则过渡到“人间”。

“人间”两句,“丝桐” ,即 琴。古琴是桐木制成,以练丝为弦。 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人间” 与“山 中”的差异,差异就在于“山中”是 全无人寰车马之喧的境界,自由与清 静在那里是一个现实的存在。而在 “人间”,这样的理想只能作为心灵 的内容托诸琴曲才能得到表现。这 里,通过人间与山中的比较,含蓄地 表达了对人间的不满和对山中的神 往。“一曲”两句中,《瑶池宴》乃古 琴曲,苏轼曾叙录过此曲。他说,“琴 曲有《瑶池燕(宴) 》,其词不协, 而声也怨咽。” (万树《词律》卷六 引)这两句写弹琴是承上“丝桐”而 来,进一步表达对“人间”的感慨。 光阴似箭,人间沧桑,弹指一曲,春 花全谢。人间之可慨可叹之处不仅仅 是人生的“高怀”只能托诸丝桐,更 重要的是人生本身并无可靠的依托, 人生是短暂的、悠忽的。我们知道, 中国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的古语,说的是仙凡两种不同的时间 观。联系这一传统思想,我们不难看 出词人在这最后两句中的人生感慨所 具有的哲学深度。

我们再来看全词,词的上下片之 间有一个内容上的深化过程,如果说 上片写的是我与“山翁”空间上的阻 隔,那么下片写的则是“人间”与“山 中”在时间和精神上的悬殊。如果说上 片偏重于抒发世俗的别思之情,下片 则表现了词人具有理性自觉的痛苦。 我们从两个层次来理解此词,庶几能 得其真蕴。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