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春尽夜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 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 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 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 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正如词题所示,这首词写的是一 个春尽之夜的情事。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 昏。”词人采用了 “造境”的手法, 因景生情,依景叙事,渲染伤春的气 氛。苍茫暮霭中,归巢的乌鸦在疾飞, 仅有的一些尚未飘零入土的花朵也逐 渐溶进夜色中。“一枝花影”之“一 枝”,突出春尽之时景物的萧瑟、清 寂,也映现出抒情主人公的形单影只。 “春归不阻重门”,意即 “重门不阻 春归”,也就是说,春意将阑之势人 们无法挽回。南朝丘迟的名文《与陈 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诸句描绘出一 幅江南三月万物峥嵘、竞吐芳华的迷 人景象。完淳此词感叹: “辞却江南 三月,何处梦堪温”,乃是以春归之 后美景良辰不再,慨叹繁华已去,往 事不堪回首。“更阶前新绿,空锁芳 尘。” “更”是副词,属词法中的 “一字逗”形式,意实为“更(那 堪)”。重门之外,红瘦绿肥,碧草 萋萋,倍增主人公的哀愁。新绿添 愁,是借鉴了传统的抒写愁情的思路。 “空锁芳尘”的“芳尘”有芳华尘土 之意,与下片“不须兰棹朱轮”都是 繁华消歇之意。词人这里是以环境萧 条冷清映衬主人公心灵的孤寂凄然。 上片写的是主人公的凝思,意切情 深,所描写的近景、实景。下片则主 要是思绪如潮的遐想,所绘的是远 景、虚景。
下片前三句是想象中的仰观所 得。春云翻飞,随风飘荡,再也用不 着游览春光的车、船了,因为百卉凋 零,春意阑珊,仅剩梧桐枝上还稍余 春光。这里连续展示了几种物象,颇 似电影蒙太奇表现手法。随风浮行的 云、任意搁置的车船、枝桠突出的梧 桐枝,这一组镜头(意象) 的联缀,巧 妙表现了主人公落寞凄苦的心境。
“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 痕”,以词义顺序其句,实即:“怕 多情皓魄明宵还照旧钗痕”。“皓魄” 指月亮。本来主人公已被愁情搅得难 以入眠,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 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词人在这里所“怕”的,实是基于对 无情现实“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 还照深宫” (鹿虔扆《临江仙》) 的 慨叹。今夜多情的明月,银辉朗照,触 动了主人公的愁怀,使他难以入梦,但 愿明宵当空皓月不再照彻故国遗迹, 以致又触惹愁人的心思。主人公无力 而又无望的祈求,深刻反映出其内心 痛切肺腑的哀感。
主人公为春尽之夜的所见所思而 心潮激荡,他满腹思绪地“登楼望”, 原想借登高远眺以销忧,不意“柳外 销魂”: 看到远外雾霭中的垂柳更添 愁情。辛弃疾《摸鱼儿》词结句云: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 处。”“柳处销魂”与“烟柳断肠” 同一意趣。“销魂”,伤神、出神之 意。词人另有词云:“一自市朝更改, 暗销魂,繁华难再。” (《烛影摇 红》)这里“销魂”的内容——“市 朝更改”、“繁华难再”,很可以作 “柳外销魂”一句的注脚。这就突出 了词人创作的一贯主题: 遭受亡国之 变的无限悲愤。本篇的结句不仅总结 收束了上文,而且含蓄有味,发人深 思,堪称收结有力。这充分反映了词 人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