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怨》 - 刘方平 -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2019-06-07 可可诗词网-经典唐诗解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庭前”二句,想见离魂倩女,玉立亭亭,于此可悟诗家离脱入神之笔,画家白描烘染之法矣。(黄叔灿《唐诗笺注》)

【诗例】

代春怨

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解析】

诗人要表现某个人物或某种情思的时候,不直接摄入人物的心理和行动,而是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画,起到点染烘托的作用,使人物的思想感受更加鲜明突出。这就是所谓离脱入神之笔。《诗经·卫风·氓》中有这样两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它只是平平地写了淇水滚滚流淌,溅湿车围子的情景,却蕴含着弃妇无穷的愁苦和悔恨。联想起“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初恋场景,令人倍感伤情。

刘方平这首《代闺怨》 (即拟闺怨),正是运用了这种笔法。前两句“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以闺中思妇的口吻,写出在暮春的早晨,黄莺已见稀少,只见芳草萋萋的空旷景色,以及主人公寂寞无聊的内心感受。末两句“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乍一看来,只是勾出了一幅春风杨柳图,是一个没有人物活动的画面。仔细品味,就会悟出其中的妙处:原来,在春意将阑的画面中,有一位女子在凝神伫立,苦苦地怀念着远在天涯的丈夫。对于女主人公的这种离愁,诗人没有直接着笔。但是读者们知道,唐时的征戍之士多在西部边陲。“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对于东风吹柳、千条向西的描写,正表现了这位女子像柳丝一样的扯不断的柔情。这样构思运笔,确是言质意丰,别有神韵。

正如论家所言,这种“离脱入神之笔”,往往如画家白描烘托之法。李白的《春思》诗云:“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透过这飘飘的罗帏,读者看到的却是一位忠贞不二、辗转难眠的思妇的形象。杜甫《春日忆李白》中有两句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字面上对人物的活动不着一笔,然而,杜甫在渭北望春树怀想李白的画面,李白在江东望暮云思念杜甫的场景,却在读者眼前清晰地显现出来。这就是离脱,这就是入神。李益《春夜闻笛》诗云:“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数不尽的大雁,得到了春天的信息,来不及等到天明,便急匆匆地尽向北方飞去了。那么,留下的还有谁呢?只有画面以外的被贬南方、无法北归的诗人自己了。这是何等哀痛的情怀!宋人林景熙《梦回》诗云:“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质朴无华的语言,凄冷清凉的画面,玩味起来却余韵无穷:夜深了,又是风平月朗的时光,如果不是诗人愁苦难耐,怎么会被远处的砧声唤醒?又怎么会知道还有未眠的鸥鸟?可见,这水寒正衬人生之寒,陪伴着未眠鸥的正是这位未眠的诗人。这就是离脱入神之笔所追求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