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赏析

2022-06-22 可可诗词网-散文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点击进入: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原文

    现代著名老作家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它记叙了作者1957年春天游览金华北山的经过。作者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把金华两个岩洞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这篇文章和其他游记散文一样,是以作者自己的游踪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的。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以及只游两个岩洞的原因。接着依次描写了沿途所见的秀丽景色。然后紧扣题目,写游览双龙洞的情景,又写游览冰壶洞的情景,最后以瀑布的去向,结束全文。但是,仅仅看到这一点,还不能算真正理解了作者构思的巧妙,以及本文结构的特点。这篇游记结构的与众不同,在于它还以泉水作为线索,贯串始终。文章一开始便点明,北山洞有三个,朝真“洞中泉流跟冰壶、双龙上下相贯通”的这一特点,然后依照游览的顺序,从泉流的下游写起。先写进山之前,在罗甸就看到了由于“双龙泉水”的灌溉而长得特别好的佛手; 再写“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迎着溪流”来到双龙洞口,看见“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走进双龙洞的外洞,看见“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寻它的来路,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再从孔隙乘小船进入内洞;在内洞,又见“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到了冰壶洞,沿着石级向下走,“忽然听见水声了”,再往下走“就看见一挂瀑布从石隙吐出来”,最后指出“这个瀑布不像一般瀑布,底下没有潭,落到洞底就成伏流,是双龙洞泉水的上源”,与首段一句相照应,结束文章。正是这一条泉水贯穿全文各部分,才使文章脉胳清晰、结构严谨,浑然成一体。

另外,作者准确地抓住景物最鲜明的特征,用动人的词汇,绘声绘色地加以细致的描述,使读者产生一种身历其境,如见其景之感。如描写沿途景色的三段文字,是各有特色的。它写罗甸,写山景,写溪流,都紧紧抓住金华地区的风物特点,突出一个“美”字。写双龙洞则是通过作者的亲身感受来写,充分显示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强调所用之船的小,通过之险,这就突出了双龙洞的“奇”。同时围绕着双龙洞的景物描写,作者又把笔触伸向历史的长河中去,引用、介绍了郁达夫、徐霞客的游记,写出洞的历史悠久。接着又写现状:“公路修起来了,休憩茶饭的所在布置起来了,外洞内洞收拾得干干净净”,“工人、农民、干部、学生都有,外洞内洞闹哄哄的”。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写出作者热爱祖国的真挚之情。描写冰壶洞,主要是抓住洞中瀑布的特点。先渲染瀑布巨大的声势,先声夺人,惊心动魄。再写瀑布的动态从对面看“一挂瀑布从石隙吐出来,吐出来的地方石势突出,所以瀑布全部悬空,上狭下宽,高大约十丈”,十分形象,传神。从低处仰视:“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比喻新鲜、贴切。通过两幅壮美奇观的瀑布图,可见作者不仅抓住了洞中的瀑布特点进行描写,而且融情于景,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洋溢在文章的各处。这就从一个侧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文章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中,还不时插入一些议论。如写双龙洞时,顺便介绍了岩洞的成因; 引用徐霞客、郁达夫游览三洞的材料等。这就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知识性,使读者得到一种满足。

这篇游记的行文非常严密,用词也十分准确。如作者描写一路的过程:“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到双龙洞口”,交代得十分明确。又如写小船进双龙洞时是这样写的:“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被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那条水路的低矮、狭小和险要。从这里足以看出作者运用词汇的准确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