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槐园梦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赏析

2024-01-02 可可诗词网-散文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梁实秋《槐园梦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原文

梁实秋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由于在三十年代梁实秋和鲁迅之间发生过论战,几十年来,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我们对梁实秋的评价一直不公正。现在,终于到了实事求是地评价梁实秋的文学成就的时候。梁实秋是位散文大家,曾写下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槐园梦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是他近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槐园是梁实秋和他已故的妻子居所的名称。斯人已去楼已空,睹物生情,以《槐园梦忆》作为悼念亡妻的文章的题目,可谓贴切。梦里萦回的忆念之情溢于言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文章一开始就点出程季淑女士对丈夫的一片深情。她明知自己不适于在美国度晚年,可她还是接受了“伤根”的痛苦。“季淑肯到美国来,还不是为了我?”短短的一句话,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妻子为丈夫着想的深情厚意,二是丈夫对妻子的几许歉疚。接下来作者回忆起夫妇两人在美国的生活情况: 重游旧地西雅图的乐趣以及日常起居中两人相亲相爱的种种情景。作者撷取了生活中的几件事情、几个细节加以描述,渲染弥漫在夫妻生活中的情趣和深厚感情。妻子给丈夫织毛衣,丈夫打趣妻子爬楼时的可笑状,他们共同喜爱朋士的小诗,并且以此相互勉励。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天伦之图。对这些往事的清晰回忆,描写的生动形象,愈发体现出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眷念和对他们共同生活的岁月的珍视。而两人有关先死后死问题的讨论,更是表达了夫妻双方的至深之爱和生死与共的信念。

正因为爱之越深,分离的打击也就显得愈加痛苦与沉重。一次意外的事故突然攫去了爱妻的生命,而她在临终前为了不使任何人难过,还微笑着面对痛苦。失去这样品格高尚的妻子,丈夫的悲痛欲绝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偶然的事故实在出人意料,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实在让丈夫难以接受,他才发出沉痛的悲叹:“人世间常没有公道,没有报应,只有命运,盲目的命运!” 这看似丧失理智的话,正是作者痛苦得失去理智的心境的写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宿命论。正如作者希望亡魂能归来,希望梦寐之中能相觏,而其人竟不来入梦一样,这不能克制的哀痛折磨着未亡的生者。丈夫对妻子的思念几近铭心刻骨。“形影不离,五十年来成梦幻;音容宛在,八千里外吊亡魂。”对于妻子五十多年来全部精力情感的奉献,丈夫只能以秦嘉之诗表达心情: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以缅怀既往,来表达自己的悲悼之意。

梁实秋的散文真挚、朴素,他善于用平实晓畅的语言来叙事抒情。他从不故作惊人之笔,而是从容自如,娓娓道来,他的语言达到了“千锤百炼化为绕指柔”的纯净境界。他的比喻往往生动贴切,例如《槐园梦忆》中,他把老人移居美国,比作“一棵大树,从土里挖出来,移植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梁实秋是位学贯中西,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作家,他既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对西方文学也素有研究,因此,在他的散文中,经常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诗文,借此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在 《槐园梦忆》中,这个特点也有很明显的反映。在这篇散文里,他引用了英国诗人朋士的诗、我国古代诗人潘岳的悼亡诗、秦嘉的赠妇诗以及《金刚经》等,这些在不同场合引用的诗文,正是作者不同心境与情感的写照。他曾说过:“艺术的境界乃是一个人整个人格的表现,有关他的气质、涵养、学问,是自然而然的反映,不是要刻意创新力求突破。”本文的风格正是他人格的自然而然的反映。梁实秋一向倡人性,重人伦,他对夫妇间这种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的感情的珍视,对亡妻的深切缅怀,无不反映了他的人生观、伦理观。

(施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