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赏析

2018-09-14 可可诗词网-散文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冯至《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原文

       这是一篇域外题材的散文,记叙了流传在欧洲的“死面目”的故事。这是一个由浪漫的情调与神秘的死亡联结在一起的古老传说。

故事发生在巴黎这个世界名城。一个修道院里的少女偶然打开窗子,长年的封闭生活使她难以理解广漠的人间、繁华的城市,她只是在窗边宁静地微笑。而这不属于人间的微笑恰好被一位一心想雕一个天使的雕刻家所捕捉。雕刻家正苦于找不到天使的面庞和那面庞上所洋溢的超凡的微笑。修道院少女那超乎悲喜的无边的永久的微笑正符合雕刻家理想中的天使形象。于是,雕刻家就将少女带到自己的工作室隐藏起来,又经过长时间心灵上的预备,开始了以少女的微笑为模特的雕刻工作。然而,他所雕出的面庞没有一个使他满意的,雕出来的微笑仍然带有人间的喜怒哀乐。雕刻家感到失望,并且对那永久微笑的少女究竟是人还是神充满了猜疑。终于,在一连串的失败之后,雕刻家绝望了,把他所雕的一切全部毁去。少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她走出雕刻家的工作室,来到塞纳河上的一座桥上,修道院是回不去了,她也不愿再回到雕刻家那儿,而塞纳河里的星影灯光像一片美丽的世界,招呼着她,于是她从岸边走到水中,依然带着永久的微笑。这位溺死的少女因为死后仍含微笑,有人就用蜡注出她的面目,挂在商店里出售。一天雕刻家偶然经过商店,从店员之口得知“死面目”的来历后,便很惊慌地离开了。

如今,那副死面具虽然早已失落,但它的复制品却传遍了许多欧洲的城市。那塞纳河畔无名少女带着永久的无边的微笑在向后人讲述着生死的种种奥秘。

这篇散文看起来似乎是在客观叙述一个域外的传奇故事,但这个故事本身的内容提供给人的思索却是深刻和复杂的。后人可以通过这个神奇的故事,思考一系列问题,诸如生活与艺术、人与神,生与死,等等。

首先,这位雕刻家一心想雕刻的天使的微笑在人世间是否真的存在? 毫无疑问,神与天使本来就是人们臆想的产物,在这个充满了喜怒哀乐的世界里不可能存在天使的那种没有苦乐、只洋溢着一种超凡的微笑,既然生活中没有,那么天使的模特儿之难觅也就可想而知了。至于那位少女之所以会带有超乎悲喜的无边的永久的微笑,那是因为少女远离人世,长年封闭在修道院内,没有人世间生活的经历,当然也就感受不到人世的悲喜,她的微笑是对尘世生活茫然无知的反映,这样的微笑只可能停留在她的脸上而不可能被雕刻出来。因为雕刻家本人是人世间的一分子,他熟悉人世的世俗风情,然而不可能把握非人间的表情,所以,不管他主观上怎样想雕刻出非人间的天使的微笑,但客观上他所雕刻出来的一切无不带有世俗的特征,无论是柔弱的微笑、人间的冷笑、还是幼稚的儿童的微笑、朦胧的情人的微笑,甚至妓女的微笑,这些都是艺术家有切身感受的人世生活的反映。真正有感受的对象才能转化为成功的艺术品,否则就是枉然,这是艺术创作的法则。可惜,那位雕刻家钻进了“牛角尖”出不来。艺术史上的确出现过许多神的画像,天使的雕刻,但真正留传下来的,还是文艺复兴时期那些虽然日之为神、天使但却充满了人类感情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借助的是宗教形象,表达的却是世俗生活的理想。

《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虽然是用不加任何评说的白描手法写出,但那曲折有致的故事饱含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全文跌宕起伏,如山重水复而繁简得当,于不动声色中叫人萦回难忘,艺术魅力可谓不凡。一个欧洲传奇,经过作者匠心独具的处理,被赋予了再生的活力。

(施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