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仁《纤痕》赏析

2023-12-23 可可诗词网-散文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文章的作者当时是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青年,阅历并不丰富,但由于他选择了生活经历中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回顾和思索,因此能举重若轻地概括出两代纤夫的不同命运,捉摸到两代纤夫之间的血肉联系,提炼出一定的历史感。

第一部分(第一至十一自然段)描写的是昔日纤夫艰辛沉重而又悲壮神圣的生活。这一部分之所以写得十分感人,不仅因为观察细致、情感真挚,也由于构思的巧妙高超。视角,是一个“还不太稔世事”的孩子眼光,随着他的逐渐长大、懂事,纤夫生活的真正含义也逐渐由表及里地得到了真实的反映。在这过程中,姐姐——纤妞儿这个人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她也是个孩子,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苦的生活催她早熟,很小就具有“纤夫意识”,即事事都从纤夫职业的角度对待。在弟弟认识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上,她都起着解释、引导和提升的作用。如果说,弟弟与纤夫生涯的真谛还相距甚远,那么,弟弟和姐姐之间的距离,就要小得多。因此,文章主要围绕着弟弟和姐姐,一层又一层地刻划他们对同一事物、同一景象的水平不同的看法,成功塑造了姐姐形象,也清晰地记录了弟弟明瞭纤夫生活的轨迹。

由于开门便是纤道,孩子们在纤道上玩乐爬滚,觉其“亲切”。大家玩捡石子扔进江水里去,但姐姐“玩得极认真”,每扔一颗,总要说:“扔掉一颗绊脚石”。弟弟并不懂得她是在自觉地为纤夫的行进清道,只朦胧地感到她很“骄傲”,像很值得“炫耀”似的。拾纤夫丢弃的烂草鞋玩,姐姐断然否定草鞋质量不高的看法,告诉弟弟是纤夫们沉重的脚板使然。种种事实,使姐姐在弟弟心目中,无所不知。当妈妈看到孩子们弓着腰拖草鞋学拉纤而叹息时,弟弟想:“姐姐是一定知道”原因的。一有纤夫号子声远远传来,总是姐姐第一个听见,招呼大家快去。当大家为纤夫惊心动魄的劳动场面而“呆住”时,姐姐会边发怒,骂他们“没良心的东西”,边进入拉纤的行列,“像在拼命”似的助一臂之力,遂使大家“省悟”过来,也去拉呀!拉呀!并且“真正感到了生活的严峻”。纤夫们歇脚时,姐姐总是忙这忙那地服务着,而孩子们呢?却不懂事地捡石块“砸纤痕玩”,姐姐便来阻止,告诉说“大人们要从这纤痕中分辨出过了多少趟上滩的船”。出嫁前夕,姐姐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一道又一道纤痕,深情满腔。

弟弟对纤痕,对其他与纤夫生活有关的东西,逐渐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烙下了难忘的印痕,读者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跟随着这一切变化。对纤痕,同样难以忘怀。而姐姐,这个可爱的、懂事的姑娘,则更是如在眼前。

第二部分(第十二自然段至最后)写的是今日纤夫的生活图景。“旧时容颜”已彻底改观:机器船取代了帆船,纤夫职业随之消失。这一部分,继续由姐姐和孩子们活动着,所以有一种连续不断的联系感。所不同的是: 嫁给纤夫当媳妇的姐姐,已成了乡村夜校的骨干;而当过纤夫的姐夫,则当了船长。另外不同的是:“我”一辈的孩子当年对纤夫生活终究有所了解,而今天的孩子,却“不知道这纤痕是被纤绳勒出来的,竟以为是父辈们雕凿出来的”。也许,正是有感于此,作者才写出了《纤痕》吧? 是的,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代人的生活也过去了,“我们毕竟从那段沉重的历史中拉过来了。留下的,只有这纤痕。”一切都变好了,变轻松了,是不是还应该在心中、在下一代人中保留一些刻骨铭心的回忆呢?今天,那唯一留下的纤痕,使我们感觉到历史的前进、生活的美好,那么,明天,即使纤痕也不复存在了,让一代又一代人仍然知道它、记得它,不是同样有意义吗?

从总体上看,文章的风格是感情饱满而又含蓄隽永,这只要细细品味昔日姐姐的每一句话和弟弟的感觉便可体会。姐姐的成熟而又不大人化的语言,十分耐人寻味。描写纤夫拉纤场面,既突出了主要特征,又配以江涛声、号子声,构成了粗犷雄浑的意境,很是精彩。但第二部分相对逊色,不够细腻,过于直露。

 

(金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