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苗子《遗嘱》赏析

2022-10-17 可可诗词网-散文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黄苗子《遗嘱》原文

      谁说只有荒诞小说、荒诞戏剧,没见过荒诞散文呢?看看这篇《遗嘱》吧,它够荒诞不经的了:遗嘱大抵是在作者生前已预感到死神将临时写就,死后方示之于亲友的,但《遗嘱》却是作者虽年过七十而“身子骨还硬朗”时就写定,并随即公布的,此其一。遗嘱本来是纯粹个人化的后事安排,《遗嘱》却拿出来发表,使之社会化,此其二。五条遗嘱,条条都有悖于常规常情,实属闻所未闻的惊世骇俗之言,此其三。

不过,倘使细读几遍并思悟再三,却真会让你拍案叫绝的:原来“满纸荒唐言”的背后,深藏着作者严肃的思考、方正的风骨,深藏着针贬现实、匡正世风的赤诚之心。同时,你也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用反语讽刺的艺术,而这,正是我们解读这篇奇文的基本方法:反话正析。

第一条,关于在“生前”便召集“友好”搞悼念活动的设计,关于对开追悼会并宣读什么“悼词”的坚决反对,实际上是不满于社会上对死者的廉价的眼泪和吹捧,或者人死了还要“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恶劣行径。作者渴望的,是得到社会实事求是的公正评价,这才是对人的尊重。人死后应当这样,那么,人活着时,不更应该是这样吗?

第二条,显然是对活人利用死人装扮自己、抬高自己的抨击。某些心术不正、难容贤良的人,一旦对方弃世,没有竞争威胁了,便一反昔日水火不容之态,“凭借……已经无从抗议的魂灵去伪装这个活人头上的光环”。尽管他幸灾乐祸地在心里“轻松地说:‘哈哈!黄苗子死了。’”却硬要“对着一个普普通通的、木知木觉的尸体去嚎啕大哭或潸然流泪”。其卑劣,令人作呕!

第三条,主张的是按照本来面目告别人世,既不要“矫饰和消费”的蓄意打扮,也不要让人“对死者最后留下最丑印象”。这一条中除“我应当光着身子离开”有点荒诞意味外,其他倒都是实实在在的希冀。

第四条,似乎是提倡对个人自由选择的重视,和对某种“一窝蜂”、“一刀切”追逐时髦的反对。因为他实际上是愿意捐献遗体的,他反对的只是“都”如此做。是不是能这样理解呢? 聊备一说吧。

第五条所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困扰着多少人的住房问题,激怒着多少人的“等级”问题,被作者巧妙地借骨灰盒提了出来。作者自嘲云:“作为一个普通的脑力劳动者,我应当把自己列于‘等外’较好”。其实,黄苗子先生是著名的画家和美术史家,他百年后的骨灰盒想来决不会是三十元的那一种,所以,作者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广大的知识分子和民众百姓在鸣不平——向着从“公仆”到“主人”的那些权贵们。至于骨灰的处理,实在是有点玩世不恭,但若把它和骨灰盒联系起来,则不难悟出,作者讨厌某些人死了,还要占庙堂、享尊荣,倒不如想个法子,“使它仍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贡献”为好。

遗嘱的正文,至此已结束。下面的一个故事里,活动着的是古人,跳跃着的,却是作者的一颗开创新风之心,它明白“人类最大的弱点是懒,世世代代安于在……圈套里睡大觉。而这些肯用脑子去想,去打破框框套套的人,却被人目为离经叛道,指为不走正路的二流子、无事生非的傻瓜”,这是多么狭隘、保守的风气啊! 尤其是在今日之中国,有多少已被熟视无睹地认为天经地义的制度、陋习、观念需要人们勇敢地去冲破、去挣脱之际,作者引述这个故事的一番苦心,真是难能可贵! 当然,作者清楚,吃旧饭的人“捧的是铁饭碗”,正确的“道理在很长时期仍将为正派人所排摈”,但唯其如此,就更需要不断地去向其挑战。用貌似荒唐的文字,揭明某些道理,启人深思,《遗嘱》的特色就在于此。

(金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