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
即广泛传播之意。虽然最早的电台产生于美国,但是“广播”二字并不是外来语,而是我们自己发明的。
1924年12月,著名学者叶恭绰(誉虎)出任北京临时政府的交通总长,主持全国邮电工作。他提倡“交通救国”,认为中国应首先发展交通邮电,使落后地区开发;而全国民众往来自如时,最大的障碍,就是言语不通。叶恭绰是研究文字语言的,这时,他更感到推广普通话(国语)的必要,它可以统一各地语言,大家彼此都听得懂,讲得出。
一个偶然的场合,当他在上海英国洋行的一间小型无线电放音台,听到播放西洋音乐唱片时,颇有启发: 既然无线电可以播放音乐让大家听到,那么它也可以用普通话将各地新闻广为传播,特别是在文盲众多的中国,向民众迅速传播多方信息,“可使全国言语统一,风俗民情沟通”。
不久,叶恭绰派人将原设于北京、天津两处电话局里的无线电话机加以整修、改装,公开向民众播放,可是却找不到适当的名词称呼。有人提议可以参照日本所用的“放送”两字,叶恭绰认为,“放送”可能不被闭塞多年的内地所理解。组织专家研究,参照了英文broadcasting的字样,由他最后审定为中文“广播”两字。
今天的“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新闻传播方式。广播分为两种形式: 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