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三国魏·曹植《曹植集》卷三《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行。”《春秋·榖梁传》晋·范宁《序》:“该二仪之化育。”唐·杨士勋疏:“二仪,谓天地。” 【释义】 旧时以二仪指天地,唐人沿用为典。 【例句】 ①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刘禹锡《奉...
【出典】 《后汉书》卷六十九《何进传》:“苗谓进曰:‘……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释义】 水覆于地,难以收回,古语谓事成定局,难以挽回。诗文中常用于感叹夫妻离异,难再和好。 【例句】 ①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
【出典】 《世说新语·赏誉》:“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南朝梁·刘孝标注:“《汝南先贤传》曰:谢甄字子微,汝南邵陵人。明识人伦,虽郭林宗不及甄之鉴也。见许子将兄弟弱冠时,则曰:‘平舆之渊有二龙。’……许虔字子政,平舆人。体尚高...
【出典】 《益部耆旧传》:“杨宣为河内太守,行县,有群雀鸣桑树上。宣谓吏曰:‘前有覆车粟,此雀相随,欲往食之。’行数里,果如其言。”(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引) 【释义】 汉太守杨宣于行县途中,根据雀噪,便判断前面有粟车翻倒。后世用以喻指追求非分的享受,...
【出典】 《玉台新咏》卷十《古绝句四首》其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释义】 “藁砧”为稻草与砧板。古代行刑时,犯人席藁伏砧,以鈇(斧)腰斩之。鈇与夫谐音,古乐府因用藁砧作为“丈夫”的隐语,并被后人沿用。 【例句】 ①藁砧...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晋·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释义】 春秋时,称头发斑白和头发斑白的人为“二毛”,后世用为典实。 【例句】 ①三秀悲中散,二毛伤虎贲。(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4088)这里借以自伤被贬到武...
【出典】 《庄子·让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释义】 孔子困于陈蔡时曾吃不掺粮食的藜羹。 【例句】 ①童稚频书札,盘餐讵糁藜。(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2559)这里用孔子困陈蔡事,以“讵糁藜”自述江行途中食...
【出典】 《后汉书》卷三十一《苏章传》:苏章于“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 【释义】 东汉时,清河太守认为苏章是故交,能庇护他,称苏为“二天”。后世常...
【出典】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侯瑾传》:“侯瑾字子瑜,敦煌人也。少孤贫,依宗人居。性笃学,恒佣作为资,暮运辄柴以读书。”《晋书》卷七十五《范汪传》:“汪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外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布衣蔬食,然薪写书,写毕...
【出典】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清·赵曦明注:“二王,羲之、献之也。” 【释义】 晋人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都是著名的书法家,并称为“二王”。后世用作称颂人精于书法的典故。 【例句】 书札二王争...
【出典】 见“斑竹”条。 【释义】 见“斑竹”条。 【例句】 ①二女空垂泪,三闾枉自沉。(李涉《鹧鸪词二首》其一5424)诗咏湘岸鹧鸪。这里用娥皇、女英因舜在苍梧病逝而追至湘水哭泣事,借以衬托鹧鸪鸣声引起行客的愁怀。②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李群玉《湖...
【出典】 见“焚书”条。 【释义】 见“焚书”条。 【例句】 秦火不爇石,秦火空爇文。(孟郊《秋怀》其十五4208)这里借秦始皇焚书事,感叹焚书不能禁止人们发表言论。...
【出典】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自太子太傅至右扶风,皆秩二千石。”“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郡守……秩二千石。”“郡尉……秩比二千石。”“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又,卷八十九《循...
【出典】 见“琴高骑鱼”条。 【释义】 琴高,传说为战国赵人,善鼓琴,有长生术,入涿水取龙子,乘赤鲤出,月余后又入水而去。 【例句】 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锦鳞。(李贺《兰香神女庙》4431)这里化用琴高乘赤鲤典,谓神女可入水遨游,借以表现想象中的神女的灵迹。...
【出典】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贾谊上疏陈政事,曰:“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 【释义】 汉贾谊奏陈对匈奴之策时曾说,对叛汉附匈奴的中行说将“笞其背”;后因用“鞭...
【出典】 汉·刘向《说苑》卷八《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按:这一记载,又见《孔子家语》卷四...
【出典】 《孔子家语》卷三《辩政》:“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众悦,子何施而得之也?子语丘所以为之者。’……(子贱)曰:‘不齐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事者十一人。’孔子曰:‘……犹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而禀度焉。皆教...
【出典】 见“羲和1”条。 【释义】 见“羲和1”条。 【例句】 蹉跎陶唐人,鞭挞日月久。(杜甫《上水遣怀》2376)这里化用羲和御日车典,谓自古以来岁月如流。...
【出典】 《晋书》卷六十二《刘琨传》:“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预其间,文咏颇为当时所许。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京师人士无不倾心。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之徒,并以文才降节事谧,琨兄弟亦在其间,号曰‘二十四友’...
【出典】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释义】 春秋时,楚人伍子胥曾鞭楚平王尸,以雪父兄被杀之恨。后因用作向帝王复仇的典故,也借以咏帝王受辱。 【例句】 ①运开展宿愤,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