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见“赵壹囊乏”条。 【释义】 东汉赵壹怀才不遇,所作《刺世疾邪赋》中有“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之语。后世用作咏叹失意困顿的典故。 【例句】 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2755)这里说其兄罢归时,身无余资。...
【出典】 《楚辞》战国楚·屈原《天问》:“鳌载山抃,何以安之?”东汉·王逸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
【出典】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释义】 春秋时,孔子以“一瓢饮”形容弟子颜回饮食清苦,赞扬他安于贫贱。后世用以比喻安于贫贱而笃志好学。 【例句】 ①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栖拙。(...
【出典】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东汉·高诱注:“鳌,大龟。天废顿以鳌足柱之。” 【释义】 古代关于天地形成的神话中,有女娲斩断大鳌四足,用以支撑天地之间的故事。...
【出典】 见“挂瓢”条。 【释义】 见“挂瓢”条。 【例句】 一瓢风入犹嫌闹,何况人间万种人。(汪遵《箕山》6955)这里以“一瓢风入”衬出许由心地的清静,含赞美之意。...
【出典】 《后汉书》卷五十三《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陈蕃评稚曰:“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释义】 东汉人徐稚字孺子,家贫,耕稼而食,德才出众,不应征聘...
【出典】 《文...
【出典】 《文...
【出典】 《汉书》卷七十五《翼奉传》:“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上以奉为中郎,召问奉:‘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奉对曰:‘师法用辰不用日。……故曰:察其...
【出典】 《尚书·周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唐·孔颖达疏:“譬如为山,已高九仞,其功亏损在于一篑,惟少一篑而止,犹尚不成山。以喻树德行政小有不终,德政则不成矣。必当慎终如始,以成德政。” 【释义】 《尚书》以造山尚缺一筐(...
【出典】 《左传·哀公十六年》:“子西曰:‘胜如卵,余翼而长之。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晋·杜预注:“以鸟为喻。” 【释义】 春秋时楚令尹子西对于楚太子建之子芈胜有过扶持、帮助之恩,他将这比作以翼翼卵,说过“胜如卵,余翼而长之”的话;后因...
【出典】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释义】 阮籍曾一醉六十天,逃避了当权者的提亲。后世用作咏醉饮的典故。 【例句】 ①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594...
【出典】 《汉书》卷五一《邹阳传》:邹阳上书谏吴王云:“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三国魏·孟康注:“鹗,大雕也。”三国魏·如淳注:“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 【释义】 鹗为雕类猛禽。邹阳曾用百鸟同一鹗作对比,说明人的作用有别。后世以“一鹗”比喻出类拔...
【出典】 《晋书》卷四十一《魏舒传》:“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襥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释义】 晋魏舒任尚书郎时,逢淘汰冗员,他襥被(捆上被子)自动离职,受到时人好评。后世用作自谦忝列郎官...
【出典】 见“悬榻”条。 【释义】 见“悬榻”条。 【例句】 ①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罗隐《重送朗州张员外》7551)这里用“悬榻”典表示感激张员外早年对自己的礼遇。②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罗隐《安陆赠徐砺》7578)这里用“悬榻”典,...
【出典】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二章:“使者曰:‘调则可记其柱。’王曰:‘不可。天有燥湿,弦有缓急,柱有推移,不可记也。’使者曰:‘臣请借此以喻。楚之去赵也千有余里,亦有吉凶之变。凶则吊之,吉则贺之,犹柱之有推移,不可记也。’” 【释义】 鼓瑟须随天...
【出典】 《楚辞·九章·思美人》:“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 【释义】 蹇裳,意谓揭衣涉水以寻求所慕之人。《楚辞·思美人》有“惮蹇裳以濡足”之句,表现心中思慕而难以自达。 【例句】 蹇裳百泉里,一步一清心。(钱起《...
【出典】 《楚辞》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东汉·王逸注:“忠佞不异。” 【释义】 “概”为古代用升斗量物时以之取平的工具。“一概量”谓在衡量时用同样的标准,不加区别。 【例句】 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韩愈《读皇甫湜...
【出典】 《左传·庄公十年》:“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释义】 春秋时,曹刿论战,谓擂第一通战鼓时士气最盛。他并据...
【出典】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东汉·王逸注:“蹇修,伏羲氏之臣也。理,分理也,述礼意也。言己既见宓妃,则解我佩带之玉以结言语,使古贤蹇修而为媒理也。” 【释义】 蹇修传说为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