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供,然后可食。” 【释义】 一食原指佛教徒日食一次的苦行,诗文中常用来称颂僧人的修行。 【例句】 ①清羸一饭师,闲院亦披衣。(姚合《过稠上人院》5683)这里以“一饭师”称颂稠上人。②近来惟...
【出典】 《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
【出典】 见“疟鬼”条。 【释义】 见“疟鬼”条。 【例句】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2427)这里以“一鬼”为喻,自谓疟疾尚未痊愈。...
【出典】 见“阳台”条 【释义】 见“阳台”条。 【例句】 ①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
【出典】 见“使星”条。 【释义】 古人认为天上有使星,主天子派遣的使臣,“一星”,指一个使臣。 【例句】 能邀五马送,自逐一星还。(刘长卿《奉陪使君西庭送淮西魏判官》1513)这里以“一星”切使臣魏判官。...
【出典】 见“大王风”条。 【释义】 见“大王风”条。 【例句】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杜甫《上白帝城》2503)作者于夔州登白帝城,因临风,想起楚襄王赞风的故事。...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出榖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晋·杜预注:“谓明年战城濮。” 【释义】 《左传》记载晋文公经过充分准备,一次战争就取得了霸主地位。后代诗文因用“一战霸”喻指一次成功。 【例句】 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韩愈...
【出典】 《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宜尔子孙蝇蝇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螽斯·序》“ 《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 【释义】 螽斯,昆虫名。《螽斯》以螽斯成群比喻子孙众多,旧解认为此诗为咏后妃子孙众多之作;螽斯遂...
【出典】 见“开三面网”条。 【释义】 见“开三面网”条。 【例句】 ①旌旗四望合,罝罗一面求。(李世民《冬狩》7)这里用“网开三面”典以切狩猎,暗以商汤仁爱自比。②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李隆基《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26)这里说自己捕鸟...
【出典】 见“慕膻”条。 【释义】 见“慕膻”条。 【例句】 ①名声暂羶腥,肠肚镇煎 。(韩愈《答孟郊》3820)这里以“羶腥”为喻,称颂孟郊享有声名,受人仰慕。②人心未肯抛羶蚁,弟子依前学聚萤。(裴铏《题文翁石室》6909)这里说人们依旧怀抱着对文翁教化的向慕...
【出典】 《史记》卷五《秦本纪》:“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
【出典】 见“满籝金”条。 【释义】 见“满籝金”条。 【例句】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唐彦谦《梅亭》7664)这里用韦贤事,自述教子读书。...
【出典】 《礼记·曲礼上》:“前有挚兽,则载貔貅。”东汉·郑玄注:“载,谓举于旌首以警众也。”“貔貅亦挚兽也。”唐·孔颖达疏:“貔貅是一兽,亦有威猛也。” 【释义】 貔貅是古书所载的猛兽名,后常用来比喻勇猛的将士。 【例句】 ①西塞无尘多玉筵,貔貅鸳鹭...
【出典】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孙登传》:“孙登字公和……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 【释义】 孙登隐居于北山,弹一弦琴;后多用来比喻隐士清简自适的生活。 【例句】 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
【出典】 《尚书·周书·牧誓》:“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旧题汉·孔安国传:“貔……虎属也,四兽皆猛健,欲使士众法之奋击于牧野。” 【释义】 貔与虎均为猛兽,《尚书》用以比喻勇猛的将士。后世沿用为典。 【例句】 ①由来貔虎士,不满...
【出典】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淳于髠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参见“冲天”条。 【释义】 战国时,齐威王用“大鸟”“一鸣惊人...
【出典】 《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东汉·郑玄笺:“徽,美也。嗣大任之美音,谓续行其善教令。” 【释义】 徽音,意为德音。《思齐》曾用来赞颂文王母太任有美德,死后为文王妻所继承。后世用作哀悼后妃或称颂后妃之词。 【例句】 ①愍册徽...
【出典】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退而赋曰:‘狐裘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释义】 “一国三公”原为晋臣士蒍发牢骚的话,三公指晋献公和他的儿子夷吾、重耳。后世用以喻指政出多门...
【出典】 见“访戴”条。 【释义】 见“访戴”条。 【例句】 ①独望徽之棹,青山在雪中。(李端《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3250)诗咏对雪怀友。这里用“访戴”典,以王徽之喻指王员外,谓盼望王员外雪中来访。②此时明径无行迹,唯望徽之问寂寥。(方干《叙雪寄喻凫(...
【出典】 见“郄诜第”条。 【释义】 晋郤诜(即郄诜)对策第一,自比桂树一枝。后遂以“一枝”喻指科举登第。 【例句】 ①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皇甫冉《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2807)这里以郤诜比路少府,祝他一举得中。②东堂一枝在,为子惜年华。(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