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

【出典】 《庄子·山木》:“其得楠梓豫章也”。唐·成玄英疏:“楠梓豫章,皆端直好木也。”《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上林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案:(温)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 【释...

豫让击衣

【出典】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逃遁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

避骢

【出典】 《后汉书》卷三十七《桓荣传》附《桓典传》:“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持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 【释义】 东汉人桓典曾任侍御史,不畏权贵。因常...

避朝歌

【出典】 《汉书》卷五十一《邹阳传》:邹阳于狱中上书吴王曰:“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晋·晋灼注:“纣作朝歌之音。朝歌者,不时也。”唐·颜师古注:“朝歌,殷之邑名也。《淮南子》云‘墨...

避秦

【出典】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释义】 《桃花源记》故事中的隐居者,自称他们的祖先为“避秦时乱”才来隐居,他...

避事

【出典】 《汉书》卷六十四上《严助传》:“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汉书》卷五十七下《司马相如传下》:“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

避风台

【出典】 见“舞台风”条。 【释义】 见“舞台风”条。 【例句】 方知汉成帝,虚筑避风台。(贾至《赠薛瑶英》2597)这里用成帝为赵飞燕筑避风台事,用以衬托薛瑶英体态轻盈。...

羲娥

【出典】 见“羲和 1 ”条、“姮娥”条。 【释义】 “羲娥”为羲和与姮娥的合称,诗文中用以代指日与月。 【例句】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韩愈《石鼓歌》3811)这里以羲娥指日与月,进而以之喻指石鼓文。谓孔子编《诗经》收入了星宿而遗漏了日和月,即...

羲皇人

【出典】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七《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陶潜传》:“(陶潜)与子书以言其志,并为训...

羲和湎淫

【出典】 《史记》卷二《夏本纪》:“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孔安国曰:‘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太康之后,沉湎于酒,废天时,乱甲乙也。’” 【释义】 古代传说,羲氏、和氏这两个掌管四时的官员,曾经耽酒废职,使得天...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