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24-04-01 可可诗词网-张继 https://www.kekeshici.com

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解】
唐代张继的七言 绝句。题又作《夜泊枫江》。枫桥, 在今江苏省苏州西郊。泊 (bó博) , 停船。诗是这样: “月落鸟啼霜 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 苏,即苏州,因苏州西南有姑苏山 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 始建于南朝梁代,原名妙利普明塔 院,相传唐初僧人寒山、拾得曾在 那里住过,因而得名。原寺已毁, 现存的寒山寺是后来重建的。诗的 意思是: 在一个月落乌啼、秋霜满 天的夜里,诗人对着江边的枫树、 渔人的灯火抱愁而睡。苏州城外的 寒山寺,半夜的钟声传到他乘的客 船。诗中写了凄清的秋夜景色,表 现了旅人的愁怀。这首诗很有名, 寒山寺也因它而名扬中外。
 
【全诗】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夜泊》是张继的名作,题一作《夜泊枫江》。枫桥,在苏州城西,距阊门十里,横跨运河湾,古时为水路交通的重要停泊处。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一说南阳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历任盐铁判官、检校词部员外郎,世称张词部。其诗写景状物清丽自然,富有韵味。有集一卷,存诗四十余首。
 
〔2〕寒山寺,在枫桥东,建于南朝梁代,因唐初诗僧寒山、拾得曾在此修行,于唐代命名为寒山寺。唐代僧寺有夜半鸣钟的制度。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因别称苏州为姑苏。
这首七绝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深秋霜天夜泊的冷清景色,寺院钟声打破寂静,引发游子的情怀则妙在不言之中。前两句十四个字,连写了六个意象:落月、啼鸦、霜天、江岸的枫树、渔船的灯火、失眠的旅人;由远(月)而近(渔火),由视角(月、枫)、触觉(霜冷)而听觉(乌啼);静中有动(明月初落而林鸦惊啼)而复归于难耐的静寂(秋霜满空,伴渔火而难以成眠)。六个意象连续,寓情于景,突出了游子孤独的愁怀。后两句只写在无边寂冷、无尽孤愁中于客船上闻山寺夜钟,万籁寂静之中寺钟悠扬回荡,无限神韵,由代代读者所品味,所思索……
 
这首诗广泛流传,传入日本后也几乎家传户诵。明文徵明写成诗碑,拓片遍及全世界,以致使寻常无奇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为名闻中外的游览胜地,连那口大钟也成为胜景。
 
 
【鉴赏】
 
     诗人在古城苏州阊门外的枫桥边上泊舟夜宿。枫桥横跨在古运河上,桥 西有一座著名古刹,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曾来此 住持而被称为寒山寺。江南秋夜冷寂凄清的风物,庄严古刹幽远深沉的氛 围,羁旅游子不绝如缕的愁思,都汇聚到诗人笔端,化作这首情深意远的名 诗。
 
   在全诗连题目在内的32字中,诗人从不同角度摄取了各具特色的众 多景物——枫桥,残月,栖鸦,寒霜,枫树,渔火,古刹,客船; 并在此画 面上配上乌鸦啼声和古寺钟声,从而委曲、含蓄地抒写了自己的愁绪。
 
   诗的前两句缘情布景,把勾起诗人愁思的诸多景物层次分明地逐一写 出。诗人在客船中愁不成眠,他也许是倚枕,也许是临窗,抬头望见一轮秋 月已在下落;在这阒寂的深夜,树上的栖鸦可能因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 而被惊醒,发出几声凄凉的啼鸣;夜色朦胧之中,诗人感觉到浓霜弥天,凄 神寒骨。从所见(“月落”)、所闻(“乌啼”)写到所感(“霜满天”), 写出了诗人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感受过程。再看那江边的枫树,经霜的树叶已 成深红色,联想到昔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 (宋玉《招 魂》)之句,不禁令人伤感;江上一灯如豆的渔火,在沉沉暗夜中闪烁着点 点微光,更加触发了羁旅中的诗人孤寂的情怀。这两句诗,从布景来看,由 远而近,从高到低,从描写广阔背景转而描写客舟中的不眠之人,富有纵深 感与立体感; 从设色来看,夜色的浓黑、月光和浓霜的银白、枫叶的暗红、 渔火的昏黄,形成明与暗的组合、深与浅的交融,色调丰富而和谐;而这一 切都极为自然地烘托出第二句中那个画龙点睛的“愁”字。
 
   如果说前两句诗主要通过视觉形象的描写,构成“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的情景交融的意境,那么后两句诗则主要借助 听觉感受的刻画,使诗的意境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化。在古城的郊外,在静谧 的深夜,从寒山寺传来的悠扬钟声,客船上的诗人感到是那样的回肠荡气。 这钟声也许引发了诗人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色泽的名刹寒山寺的种种遐 想,也许勾起了诗人对于时世、对于身世的忧虑和感伤,也许触动了诗人积 淀在心灵深处难以言传的愁绪和幽思。正是这些使人体味不尽的深层意蕴, 给全诗注入了无限的神韵。这首小诗千余年来被人们传唱不绝,显示了诗中 的深远意境和无限神韵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作者小传】
张继(? —779?),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安史乱起,避地江左。大历初为侍御,四年(769)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任转运使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约卒于大历末。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事迹散见《新唐书· 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等。其诗据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称“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比兴深矣”。今存诗三十多首。
 
【思考题】
1.本诗中“霜满天”符合实际吗?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2.古诗词中,有很多以有声衬无声,营造寂静氛围的,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