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枫桥夜泊》,一首脍炙人口的旅途写景诗

2024-02-21 可可诗词网-张继 https://www.kekeshici.com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题一作《夜泊松江》。泊:停船靠岸。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诗中写江南水乡秋夜之幽静和旅人的愁绪。四句都写景物,融情入景。绘色绘声,极为高妙。使本为寻常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为著名胜迹。

   唐代诗人张继(生卒年不详)作。这首七绝写景疏密相间,不但有精细的画面,而且有浓厚的气氛渲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用高度精炼、浓缩的语言,写了六种有密切关连的景物,从所见、所闻、所感中有层次地表现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气氛。“对愁眠”,使景物染上浓厚的感情色彩,夜泊之景与羁旅之情已融汇、交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同前半幅相反,改用疏朗之笔,十四个字只写卧闻疏钟一事。但这一笔,却把夜反衬得倍加寂静,使人感到舟中旅人的愁思,仿佛也随着这静夜的悠扬钟声回荡不尽。诗人借钟声深化意境的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

     由于这首小诗意境清远,脍炙人口,使原来不著名的枫桥、寒山寺名闻天下,成为古今游人渴慕的名胜了。
 
 
【全诗】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①此句意谓旅人因客愁不能成眠,与江边的枫树、渔舟的火光终夜相对。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寒山寺:在今苏州西郊枫桥边。相传因唐朝诗僧寒山曾经住此而得名。③夜半钟声:唐时佛寺习惯于夜半打钟,名为“无常钟”,屡见于诗人吟咏。

【翻译】
月落乌啼只觉得严霜满天,
江枫映着渔舟灯火愁难眠。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很幽静,
忽闻夜半的钟声飘落客船。
 
 
【鉴赏】
 
     这是一首意境清远的写景小诗。此诗流传东瀛,至今日本三尺之童都能诵 读。秋夜,诗人泊舟城外枫桥,游赏江南水乡秋夜优美之景色,写就此诗。首句写“夜 半”景象和感受。“月落”为什么会“乌啼”?栖息的乌鸦因光线由明亮变得黯淡,而不 由发出数声惊叫;“霜满天”的描写,并非实景,而是人的一种感受,诗人身处泊船,受寒 气包围,好似冷气侵骨,便觉清霜弥漫铺天。此句写所见,所闻,所感,先后承接,层次 分明,足见诗人运思之细密。其描写水乡秋夜迷蒙清寒幽寂之氛围,与诗人羁旅生涯 漂泊清寥孤孑之感受是完全一致的。次句写“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感受,诗人对着夜 色迷蒙中岸边静立的团团“江枫”和茫茫迷雾中江上闪动的点点“渔火”,既感到江南 风物的幽美新鲜,又觉得愁思缕缕,难以入眠。此景暗明相映,静动相衬,使环境与心 境都达到了契合交融。前二句意象密集,写出了“枫桥夜泊”的鲜明特征,勾画出了一 幅秋夜羁旅泊舟图,极富诗意美。后二句言,夜半时分,忽然听到苏州寒山寺内的钟 声,悠然飘落到我的小船。此二句抓住最具特征的“夜半钟”加以创造性的意境描写, 不仅衬托出水乡秋夜的空寂和清寥,也把诗人孤凄、愁苦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读 此诗,诗人卧听疏钟的神情犹历历在目。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夜半钟”评曰:“句 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宋吴聿在《观林诗话》中驳之曰:“《南史》邱仲孚喜读 书,常以中宵钟鸣为限。乃知夜半钟声,不独见唐人诗句。”陈岩叟在《庚溪诗话》中亦 驳之曰:“燕予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则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并举出 于鹄、白居易、温庭筠之诗证之。此“夜半钟”乃点睛之笔,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 艺术意境。此诗用笔古雅庄重,精炼含蓄,意境深邃悠远,把人带到了一种极富神韵的 美妙境界。
 
【赏析】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其诗多为旅游题咏之作,今存诗一卷。枫桥: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江枫:水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过去三岁小儿发蒙时就要背诵的诗篇,现在经过流行歌曲的传唱推广,几乎已是家喻户晓的诗篇了。
 
      这首诗意象很美,意境很深,韵律流转,朗朗上口。有人曾指出作者有意安排叠韵如“姑苏”“寒山”等以增强音韵之美,大概这就是过去人们为什么都将它作为发蒙读物的原因吧。当然,这首诗的美不是如此简单就能讲清的。它的意象有密集和疏散结合运用的结构特点。前两句的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等,集中形成不明的心绪在冷落的声光点缀之下更显深沉的意境,好像有逼人愁苦的压抑。后两句舒缓而来,实为一个单句,只说半夜寺庙钟声传来,在寂静而不眠的夜里更显得寂寞空灵,更突出那“愁”字,好像那愁绪已弥漫在无边的夜空了。关于夜半钟声,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不过欧阳修误解了,唐代的寒山寺等寺庙是有夜半敲钟的习俗的。进一步说,诗人感悟兴会,只用钟声点染,融入意境,敲不敲钟不必细辨。诗人的“愁”又在哪里呢?尽管其心绪飘忽不定,但读者还是可以感觉到。乡愁,人生失意,恋爱婚姻困扰,病痛,如此等等,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人生伤痛。因此就没有必要去追问究竟是什么愁了,只知道是人生常有的思绪,也就进入了诗人的心境。含蓄最好,说破反倒不是诗了。
 
 
【评】
    此诗甚妙。
 
    “月落乌啼”句从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化来,反其意而用之,曹诗以月光之明亮惊鹊南飞,张诗则以月亮之落,光线由明而暗之变化,引起乌鹊之啼,皆体物之精微者,皆可谓丹青圣手,善用光者。“月落”不仅引来乌啼,而且一下子就使原来不显眼的白霜显得耀眼夺目起来,这又是一层明暗的变化处理。次句以近景枫之红叶,配置远处依稀闪烁的渔家灯火,在白霜满地的背景上,煊染了秋夜的红色、可谓绚灿之至!而这一切,又都笼盖在一丝淡淡的乡思哀愁的情绪之中。
 
   第三句点明地点,以疏落的笔致,宕开一笔,使欣赏者的感觉稍稍放松,马上就以杳杳渺渺、余音如缕的钟音呼唤你回到那神秘的千年古刹。欧阳修曾批评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六一诗话》)南宋叶梦得则反驳说:“盖公未尝至吴中。今吴山寺,实以夜半打钟。”(《石林诗话》卷二十)此确为醉翁失查,醉翁写此评语,其真醉乎?先不论夜半时钟声之真有与无,仅就艺术境界而言,其钟声真足以陶醉千古文人。

【备注】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枫桥镇。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曾在此住持,遂更名寒山寺。屡建屡毁。 清咸丰十年(1860年)全寺再次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均为清末重建。有大殿、藏经楼、钟楼、枫江楼、碑廊等建筑。解放后经两次全面修整,黄墙绿树,庄严幽深,引人入胜。唐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此名扬天下。张继诗碑本为明代文征明所书,历经劫难,字迹漫漶残缺,至晚清光绪年间由俞樾重写再镌。 此外碑廊及殿阁、走廊壁上还有 清代画家罗聘、郑文焯所绘寒山、拾得画像石刻以及历代名人题咏寒山寺的诗文碑刻数十方。 寺院历经沧桑,张继诗中所咏古钟早已失传,明嘉靖年间所铸寺钟传说流入日本。光绪三十年(1904年)寒山寺重建时,仿照旧钟式样新铸一口大钟。寺内另存一钟,为日本人士募铸仿唐式青铜乳头钟,现悬于大殿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