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纹珍簟思悠悠 ① ,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这是一个遭受爱情突然被扼杀的绝望男子的哀吟。一、二句隐然似有故事,动人遐想。有人说可能就是蒋防所作李益和霍小玉的故事。不可信。晚唐人诗多有隐含故事以振想象文采者,宋词人周美...
湘江斑竹枝 ① ,锦翅鹧鸪飞 ② 。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这是说一个女子盼望远去南方的所爱归来,而他却很难归来,使她临于绝望的诗。 乍看前两句似各说一事,互不相干。细读凝想,才知道第二句是重点。这里的鹧鸪,有几种象征意味: 一是别离中的女性。郑谷《鹧...
看花无语泪如倾, 多少春风怨别情。 不识玉门关外路,昨夜梦中到边城。 这首小诗,抒写了一个闺中少妇对长期戍边在外的丈夫的刻骨思念,情深意切,读来颇为感人。 诗的前两句,紧切诗题,点明 “闺怨”。“看花无语泪如倾”一句,感染力极强,它像是一个电影镜头,在读...
万里行人欲渡溪,千行珠泪滴为泥。 已成残梦随君去,犹有惊乌半夜啼。 这是一首代佳人所拟的赠别诗。此类代言诗,对女性情感的摹拟尽管有时来得也颇真切,但说到底,毕竟不是从心底流出的,大多是在文化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女性特点的知性把握和情感传统的共性模拟,...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闺情,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自 《诗经》 以来,佳作如林,如无特色,流传实难。此诗令人耳目一新,在于诗人新颖的构思。 诗的前二句,连写了女主人公的两个动作: 月隐星淡,天色要明了,闺中...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是一首细腻深婉,耐人寻味的写情小诗。筝,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古十二弦,后为十三弦,传为秦蒙恬所制。阮瑀 《筝赋》云: “筝长六尺,以应律数; 弦有十二,象四时; 柱高三寸,象三才。”从阮瑀的描写,可知筝之...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梦”,乃思春之梦也,俗语称: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岑参这首诗就是写的这情景。但是这首诗的魅力却不仅仅是传达一般梦境的特点,而是抓住了梦境超越时空的神奇魔力,即以“片时”而行千里。...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 ,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 《江南曲》是南朝乐府西曲旧题,产生于江湘地区,其内容多半是水乡妇女歌咏自己的劳作和爱情。其后梁武帝萧衍改制西曲,把它与 《采莲曲》 、《采菱曲》 等七曲并列,总称 《江南弄》 。齐梁时代文人仿效乐府民...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这是一首情歌,描写一个青年小伙子对一位采莲姑娘的爱慕和追求。 “月暗送湖风”,一个迷人的夜景:朦胧的月色,给夜晚披上一件神秘的半透明罩衫,湖面上吹来的风,带着湿润和清凉,轻轻地抚摩着月色笼罩下的江南...
玉溆花争发 ② ,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舟。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非常简短,只有四句二十字。第一、二句写江南水乡风光: 水边长满绿草,到处百花盛开,堰塘的水涨满了,从四面八方漫溢出来。第三、四两句写一对恋人,各驾着采...
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李白杜甫年表》 中曾对这首诗作过这样的考证:“天宝十五年”,李白“五十六岁。……秋在余杭,旋经金陵,秋浦至浔阳,隐居庐山屏风叠。冬永王璘三次遣使聘请,第三次使者...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① 。 赵瑟初停凤凰柱 ② ,蜀琴欲奏鸳鸯弦 ③ 。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④ 。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 ⑤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⑥ 。 这是一首乐府诗。“长相思”,本为汉代诗中用语,六朝陈...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② 。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③ 。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澦堆 ④ 。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
君歌杨叛儿 ① ,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 乌啼白门柳 ② 。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 ③ ,双烟一气凌紫霞。 这首诗是诗人浪游金陵时,根据六朝民歌改写而成的。民歌《杨叛儿》 的原辞是: “出白门前, 杨柳可藏乌。 君作沉水香, 侬作博山炉。...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热烈而又温柔的古相思曲。 诗歌开始即以燕草、秦桑起兴,通过对燕、秦两地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描绘,表现思妇天涯此时浓厚的相思之情。“燕草如碧丝”是思妇对丈夫服役地境况...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乌夜啼”写织妇因乌枝上夜啼,唤起因丈夫出征自己独守空房之苦闷,反映了频繁征役所带给人们流离远别的痛苦。 开首两句状物起兴,画出了一幅昏鸦啼归的图...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在诗歌创作中,典故的活用不仅能使诗作言简意赅,增大包容量,而且能以其与现实事件的巧妙吻合,加强诗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历史感,使得读者在今古遥接的遐想中,受到深刻的启迪。王维这首题名《息夫人》的小诗,...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这首绝句是王维的爱情、闺怨诗的代表之作,也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 在风清月明之夜,一位女子对着那象征着团圆、美满的婵娟,苦苦地思念着出征多年的丈夫,回忆着临别时殷殷叮嘱他多传鱼雁的...
妾本邯郸未嫁时,容华倚翠人未知。 一朝结发从君子,将妾迢迢东路陲 ① 。 时逢大道无艰阻 ② ,君方游宦从陈汝。 蕙楼独卧频度春,彩落辞君几徂暑 ③ 。 三月垂杨蚕未眠,携笼结侣南陌边。 道逢行子不相识,赠妾黄金买少年 ④ 。 “妾家夫婿经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