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018-09-15 可可诗词网-怀古咏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出处】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意思】山里,住户稀少,断断续续的几缕炊 烟使橘树柚林又笼罩上了一层寒意。深秋的萧杀景色,使梧桐更显得苍 老。诗句描绘山中秋天傍晚景色,仅一“寒”字便状写出无树不飘零、 无花不凋谢的萧瑟的深秋景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凄凉之意。“老”字 作使动用法,更见秋色为摧残万物之元凶。诗人下笔有神,炼字颇工, 句式老练。
注: 人烟,指人家,住户。
 
【全诗】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鉴赏】
 
      皖南名郡宣城,山环水抱,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宛溪萦绕回环,秀媚婉转,令人流连忘返。李白天宝末年盘桓于此,此诗即为天宝十三载(754)秋所作。
谢朓是李白一生最折服景仰的六朝诗人。谢朓北楼,一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在陵阳山上,是当年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登上北楼,宣城风光尽收眼底。李白在晴朗的秋天傍晚,独自登临谢公楼,凭高俯瞰,面对如画胜景,觉秋意苍远,感人事代谢,慨然有怀谢脁,抒己孤独寂寞之悲。
 
        诗首联对景起句,“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写登楼远眺,总揽宣城风光,碧空夕阳,江城如画,气象明丽壮阔,神韵高远逸兴,如作画于大处落墨,见泼洒之豪。颔、颈二联,从“望”字生发,工笔刻画“江城如画”、“山晚晴空”两层图景,切贴秋晚特点。“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以明镜喻秋水之澄澈辉映,以彩虹喻双桥之华艳奇妙。宣城在水阳江畔,故称“江城”。水阳江由宛、句两溪合成,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合绕城而过,在溪水之上有凤凰、济川二桥,凤凰桥又称上桥,在城东南泰和门外;济川桥又称下桥,在城东阳德门外,均为隋文帝开皇年间所造,在北楼上远眺,宛、句两水在夕阳秋晖的映照下明澄如镜。

           凤凰、济川双桥,倒映水中,光彩陆离,如天上彩虹飞落人间。诗句设色瑰丽,想象奇幻,一个“夹”字,传二溪合流绕城之态;一个“落”字,状双桥映波飞动之势。可称“刻划鲜丽,千古常新”(《唐宋诗举要》引吴汝伦语)。“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继写登楼所望,但诗景诗情暗中已转,景由“晴空”转入“山晚”,情由逸兴豪迈转入萧森悲凉,移情入景,其意境苍老峭远。放眼远望,傍晚的山野,炊烟袅袅,柚橘深碧,梧桐微黄,呈现一派荒寒深秋景色,使人感到秋意逼人。诗入抓住一刹那间的内心感受,通过对物情细致入微的体察,写出了人烟因橘柚而寒,秋色为梧桐而老的微妙心境,遂成千古佳句。后人多摹仿之,杜甫有“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陈无已有“寒心生蟋蟀,秋色上梧桐。”均脱胎于此联,但不及太白随意点染秋意之入神。而黄庭坚更“人烟寒橘柚”为“人家围橘柚”,则被人讥为“只改两字,丑态毕具”(郭浚《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可谓点“金”成“铁”之典例。
 
      结联“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与首联呼应,点明登临之楼乃“北楼”,引出谢公。“谁念”二字,翻入空境,又端一层。诗人佇立北楼,孤独苍茫,临风怀思,感知音无觅之寂寞,人不知而我独念谢朓,叹己壮志难酬之忧怀,反映了诗人晚年政治上受压抑,找不到出路,寄情山水,追怀先贤的复杂情怀,真是思绪万千,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