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选自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平:公平,平衡。 鸣:鸣叫,发出声音。 【赏析】 著名诗人孟郊是韩愈的好友,他早年即有诗名,却屡试不第,直至贞元十二年46岁时才考中进士。又过了四年,被选为溧阳县尉。县尉掌管一县的军事,官卑职俗,这对一个有...
【注释】 选自唐·韩愈《进学解》。 患:担忧,顾虑。 有司:指主管的官吏。 行:品行,品德。 【赏析】 韩愈青年时代以才自傲,认为功名唾手可得,然而屡试不第,到第四次才考上进士。其后,吏部三次调试,未能得官。到他35岁时,才授以四门博士(地位低于国...
【注释】 选自唐·韩愈《进学解》。 业:学业。 嬉:懒散,不经心。 行:品行。 思:深思熟虑。 随:随意,率性而为,因循。 【赏析】 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春,韩愈任国子博士,教授生徒。为了勉励学生刻苦学习,求取进步,他写了这篇《进学解》。文章假托...
【注释】 选自唐·韩愈《师说》。 不必:不一定。 术业:学术和技能。 专攻:专门研究,专长。攻,研究。 【赏析】 韩愈在《师说》中倡言“师道”,批评了士大夫之流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在强调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时,他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注释】 选自唐·韩愈《师说》。 无贵无贱:不论高贵,还是卑贱。无,不论。 道:孔孟之道。 存:存在。 【赏析】 韩愈认为,人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因此应该从师学习。那么,向何人学习?何人可以为师呢?他在《师说》中对此作了明确回答: “是故无贵无贱,...
【注释】 选自唐·韩愈《师说》。 生而知之:生来就知道。 孰:谁。 惑:疑难。 终:永远。 【赏析】 韩愈《师说》一文,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为立论依据,从解除“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出发,推论人需要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
【注释】 选自唐·韩愈《师说》。 传道:传授道理、学说。道,道理。这里指儒家学说、孔孟之道。 受业:讲授学业。受,通“授”。传授。业,学业、功课。这里指儒家经典著作。 解惑:解答疑惑。惑,疑难。指儒道和学业上的疑惑。 【赏析】 韩愈《师说》这篇...
【注释】 选自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川:大水。 不可防:不能堵塞。 弭(mǐ):消除。 塞:堵塞。 邦:城邦,国家。 倾:倒塌。这里指灭亡。 【赏析】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这篇文章,根据郑国大夫子产保护乡校,让人民畅所欲言一事发表评论,表达...
【注释】 选自唐·韩愈《杂说·四》。 才美:才能美质。 外见,向外显现出来。见,同“现”。 且:或,也许。 欲与常马等:希望和普通马一样,达到普通马的水平。欲,要求。常马,普通的马。等,相同。 不可得:不可能,办不到。 安求:怎么能要求。安,怎能...
【注释】 选自唐·韩愈《杂说·四》。 伯乐:姓孙名阳,春秋秦穆公时人,善相马。伯乐本为掌天马的星名。因孙阳善于相马,乃称之为伯乐。文中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当权者。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骏马。文中比喻杰出人才。 【赏析】 这是韩愈《杂说》的第四篇,作...
【注释】 选自唐·韩愈《原毁》。 怠:松懈。 修:进步,修养。 忌:妒忌。 畏人:怕别人。 【赏析】 韩愈《原毁》一文,对古、今“君子”在待人、对己两个方面的不同态度和表现进行分析,得出“今之君子”毁谤的根源在于“...
【注释】 选自唐·韩愈《原毁》。 身:自身,自己。 尊己:爱重自己。 【赏析】 韩愈在《原毁》一文中,推崇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的高尚品德,鄙弃今之君子“责人也详”,而“待己也廉”的行为。他批评说: “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
【注释】 选自唐·韩愈《原毁》。 重以周:要求严格而全面。 轻以约:要求宽松并且简约。 怠:懈...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诗人、文学家。幼年家贫,刻苦好学。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刑部侍郎等职。曾上书极言宫市之弊,请缓征京畿灾民租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
【注释】 选自唐·元结《右溪记》。 悉:全部,都。 欹(qī):倾斜不平。 嵌(qiàn):开张貌。 盘曲:回旋曲折的样子。 洄:水流回旋。 悬:水从上往下冲。 激注:水流激荡飞溅。 阴:树荫。 荫:遮蔽。 【赏析】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游历了道州城西的一条小...
元结(719—772),唐代诗人。字次山,号元子、猗圩子。世居太原,后迁居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南奔避难。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召入长安,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出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任道州刺史,官至容管经...
【注释】 选自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萦带:像带子一样环绕。萦,环绕。 纠纷:杂乱交错的样子。 黯:暗淡无光。 悴:忧伤。 曛(xūn):落日的余光。这里指昏暗不明。 蓬:草名。飞蓬,枯后根断,遇风飞旋。 凛:寒冷。 不下:不敢下落。 铤:快跑的样子...
李华(约715—约774),唐代诗人、散文家。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进士,后又登博学宏词科。官至监察御史,因弹劾不法,为权贵所嫉,徙右补阙。安史之乱时,长安陷落,曾受伪职。乱平之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起用,官至...
【注释】 选自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倚马可待:立时一挥而就。 【赏析】 《与韩荆州书》是李白散文中的名篇。李白年轻时,志存高远,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东出夔门,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广事交游,渴望得到仕进的机会。于是写了这封信给韩荆州,...
【注释】 选自唐·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阳春:温暖的春天。 召:召唤。 烟景:指春天淡烟朦胧的秀丽景色。 大块:大地,这里指大自然。 假:借给,提供。 文章:指自然景物如锦绣交织的花纹一样美丽。 【赏析】 李白的抒情散文《春夜宴诸从弟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