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释】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过:前一“过”为名词,过错,错误。后一“过”为动词,指犯了错误。 莫大:没有比这更大的。 【赏析】 晋灵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大修宫室,加重赋税;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弹人,欣赏其躲避的窘态;他因熊掌未炖熟而杀害厨...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注释】 选自《左传·襄公十年》。 犯:触犯。 专欲:专权的欲望。 二难:指触犯众怒和专权。 【赏析】 鲁襄公十年,郑国内部叛乱平息后,子孔掌握国政,制定盟书,规定官员的职位次序,要求听从执政大臣的法令。大夫、官吏和诸卿的嫡子不愿遵从,子孔就想...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注释】 选自《左传·闵公元年》。 庆父:春秋时鲁庄公的庶兄。 难:祸乱。 未已:不止。 【赏析】 鲁庄公去世后,大夫季友奉太子子般即位,住在党氏家中。鲁庄公的庶兄、公子庆父派人在党家杀死子般。季友被迫逃到陈国。鲁国立闵公为国君。 闵公元年八月,...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注释】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举:举荐。 仇:仇敌。 亲:亲人。 【赏析】 《左传·鲁襄公三年》记载,晋国中军尉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问谁可接任他的职位,祁奚便推举了解狐,而解狐是他的仇人。晋悼公准备任命解狐而解狐死去,又问人选,祁...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注释】 选自《左传·昭公十一年》。 末:树梢。 折:折断。 掉:摆动,转动。掉,通“调”。 【赏析】 鲁昭公十一年十一月,楚灵王灭了蔡国,打算安排公子弃疾做蔡公,询问大臣申无宇是否合适。申无宇认为,亲近的人不能担任外职,如今公子弃疾正在蔡国修...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注释】 选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木:树木。 岂:怎么,哪里。 【赏析】 鲁哀公十一年,卫国发生内乱。大臣卫文子打算攻打太叔疾,向孔子求教。孔子婉言拒绝说:“祭祀的事,我曾学习过。打仗的事,我没听到过。”退出门后,令弟子套车赶路,说: “鸟...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注释】 选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安:哪里。 傅:通“附”,附着,依附。 【赏析】 鲁僖公十三年冬,晋国发生大饥荒,派人向秦国求购粮食。秦穆公征调粮食,运往晋国,运粮的船队从秦雍都到晋绛都接连不断,被称为“泛舟之役”。第二年冬,秦国发生饥荒...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注释】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一鼓:擂第一通鼓,战斗开始。 再:两次。擂第二通鼓。 竭:...

三折肱知为良医。

【注释】 选自《左传·定公十三年》。 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 良医:高明的医生。 【赏析】 晋国大臣范吉射、荀寅攻打大臣赵鞅,发动祸乱,按晋国法律,应当处死。十三年冬十一月,晋定公与大臣荀跞、韩筒子、魏襄子商议,派兵攻打范吉射、荀寅,没有战...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注释】 选自《左传·隐公六年》。 失:丧失,失去。 长:滋长。 【赏析】 鲁隐公六年五月,郑庄公派兵入侵陈国,俘获大批人员、物资。 以前,郑庄公曾派使者出使陈国,请求与陈国结好。陈桓公不同意。陈国大臣五父劝谏说:“亲近仁义,和睦邻邦,是国家的...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注释】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官有权位的人。 鄙:眼光短浅,鄙陋。 【赏析】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战于长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军事实力较弱的鲁国战胜了前来进攻的强大的齐国。究其原因...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注释】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孔子语。 言:言辞,文章。 志:思想、感情、抱负、意志。这里指文章表达的内容。 文:文采,辞藻,文饰和表现技巧。 行:流传。 【赏析】 这是孔子谈论言与文的关系的一句话。载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他说: “...

侈将以其力毙,专则人实毙之。

【注释】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侈:奢侈。 力:力量,实力。这里指强大。 毙:倒下,灭亡。 专:专横。 【赏析】 鲁襄公二十九年,齐国大夫高子容、宋国司徒华定进见晋国的智伯,晋国的司马女齐在场作相礼。进见结束,宾客离开后,司马女齐向智伯说...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注释】 选自《左传·僖公九年》,引自《诗经》。 白圭:白玉制作的圭。寺是一种玉质礼器,长条形,上圆下方。古代帝王或诸侯举行典礼时拿在手里,用以表示身份。 玷:玉之瑕疵,污点。后指毛...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注释】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无:不论。 易:轻视。 无备:没有戒备。 恃:凭恃,依靠。 【赏析】 僖公二十二年春,鲁国进攻邾国,夺取了须句之地。为此,邾国人出兵进攻鲁国。鲁僖公轻视邾国,不做任何防御准备,就去抵御它。大夫臧文仲担心鲁国...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注释】 选自《左传·僖公十年》。 罪:罪过,罪名。 其:岂,难道。 辞:托词,借口,理由。 【赏析】 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丕郑想接纳晋文公(重耳)为君,便带领三公子申生、重耳、夷吾的党羽,杀死储君奚齐。奚齐死后,大夫荀息立公子卓为君。十一月...

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

【注释】 选自《左传·成公九年》。 恃:依仗。 陋:简陋,偏僻。 备豫:防备。备,防备。 不虞:意外之事。 【赏析】 鲁成公九年冬十一月,楚军从陈国出发攻打莒国,包围了渠丘。渠丘城墙破败,防备空虚,守城军士一触即溃,纷纷逃往莒城。楚军又包围莒城。...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注释】 选自《左传·闵公二年》。 修己:注重自身修养。 责:责怪,怨恨。 【赏析】 晋献公问大臣里克:“寡人有好几个儿子,不知立哪一个做继承人好?”里克没有正面回答。退下来后,里克去进见太子申生。太子担心地问道:“我恐怕要被废黜了吧?”里克回答...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注释】 选自《左传·桓公十年》。 匹夫:平民。 怀:怀藏。 璧:美玉。 【赏析】 虞国虞公的弟弟虞叔有一块宝玉,虞公向其索要,虞叔不给。后来虞叔后悔了,他引用了一句西周谚语,表明自己担心引祸上身的忧虑。他说: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意思是:...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注释】 选自《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听于民:听从百姓。 听于神:听从神灵。 【赏析】 鲁庄公三十二年秋天,据说有“神灵”在虢国的莘地降临。虢公派太祝应、宗人区、太史嚚(yín)去祭祀,向“神灵”请求土地。“神灵”答应了他的要求。对此,太史嚚深感...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