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礼定其众, 乐平其心,礼治其外, 乐化其内。 句意: 礼是用来规范民众的, 乐是用来调和民心的, 礼作为外在的规范而齐一人民, 乐则作为内在的精神因素而感化群众。 出处: 三国·魏· 阮籍《乐论》...
名言: 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和为安。 注释: 本: 根本。和: 和谐, 协调。 句意: 君臣之间以礼为本, 父子之间以恩为亲, 夫妇之间以和为安; 各有其宜, 各得其所。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名言: 世治则礼祥,世乱则礼简。 注释: 简: 荒废。 句意: 社会安平则礼义完备, 社会败乱则礼义荒废。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哀澳传》...
名言: 以道德为城,以仁义为郭。 注释: 郭: 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句意: 此句言以仁义道德为表里。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论勇第五十一》...
名言: 国之所以存者, 礼义也。民无礼义, 倾国危主。 注释: 所以: 用来……的办法。 句意: 使国家兴存的办法是实行礼义。民众若无礼义, 那么国家就会覆亡, 国君就会有危险。 出处: 汉·王充《论衡· 非韩》...
名言: 人伦有礼,朝庭有法。 注释: 人伦: 指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句意: 用礼的准则来规范维持人伦关系, 用法律来维护朝廷的威严。 出处: 三国·魏·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名言: 仁义者,治之本也。 注释: 治: 治理。 句意: 仁义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
名言: 民劳思佚,治暴思仁。 注释: 佚: 安逸。 句意: 人民劳累就会思念安逸, 残暴的统治使人思求仁义。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
名言: 先生相与言则以仁与义,市井相与言则以财与利。 注释: 先生: 指有道德修养的人。市井: 此指市井之人, 即一般俗人。 句意: 有道德的人往往以仁义为内容进行交谈, 而市井俗人交谈的往往是一些有关财利方面的事。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
名言: 民有余即让, 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 争则暴乱起。 注释: 有余: 富裕。让: 礼让。 句意: 人们生活富裕则知辞让, 衣食不足则相互争斗。辞让则礼义生,争斗则暴乱起。 出处: 《淮南子·齐俗训》...
名言: 君子非仁义无以生,失仁义则失其所生;小人非嗜欲无以活,失嗜欲则失其所以活。 注释: 嗜: 喜欢。无以: 没有用来……的东西。所以: 用来……的东西。 句意: 君子没有仁义就无法生存, 失去了仁义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小人没有嗜好私欲就无法存活...
名言: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在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注释: 法: 指准则。 句意: 仁的准则在于爱人, 而不在爱自我; 义的准则在端正自我, 而不在端正他人。 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名言: 众人以毁形为耻,君子以毁义为辱。 句意: 一般的人以毁坏形体为羞耻, 而君子以毁坏仁义为羞辱。 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
名言: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句意: 所谓仁就是指发自内心喜悦地去爱人。 出处: 《韩非子·解老》...
名言: 爱人利物之谓仁。 注释: 物: 除自己以外的人和物, 泛指众生。 句意: 所谓仁就是既对他人友爱, 又有利万物繁昌。 出处: 《庄子·天地》...
名言: 仁者爱万物, 而智者备祸于未形, 不仁不智, 何以为国? 注释: 备祸: 防备祸患。未形: 还未显露的时候。 句意: 仁爱的人爱万物, 聪明的人防备祸患于未然, 不仁不智, 用什么治理国家?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名言: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注释: 维: 系物的大绳。 句意: 礼义廉耻, 是维系国家不致倾颓的四根绳子; 这四个方面废败不振, 国家就会灭亡。 出处: 《管子·牧民》...
名言: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注释: 仓廪(lin): 藏米谷的仓库。实: 充满。 句意: 仓库里粮食充足了, 那么群众就能开始学习知道礼节; 只有衣食充足了, 人们才能讲究荣辱。 出处: 《管子·牧民》...
名言: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句意: 道义比君父更重要。 出处: 《荀子· 子道》...
名言: 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 注释: 不肖: 不好的人。 句意: 以贤能为贵, 就是仁; 以不善的人为贱, 也是仁。 出处: 《荀子·非十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