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为国无强于得人, 用人莫先于求旧。 注释: 为: 治理。强于: 胜过。旧: 指以前任用过的老臣, 因为他们有治国的经验。 句意: 治理国家没有什么能胜过得到人才的, 使用人才没有什么比求取有经验的老臣更优先考虑的。 出处: 宋·苏辙《范镇可侍读...
名言: 惟其才之不同,故其成功不齐。 注释: 齐: 相等。 句意: 因为人的才能各不相同, 所以人们所获得的成就也不相等。 出处: 宋·苏辙《新论》上...
名言: 民政之难,不惟其力而惟其才。 注释: 民政: 指有关百姓的政事。惟: 在。 句意: 处理有关百姓的政事的难处, 不在当官的有没有尽力, 而在当官的有没有才能。 出处: 宋·苏辙《黄好谦知濮州》...
名言: 用违其才志不展。 注释: 展: 舒展, 发挥。 句意: 用人而不用他的才能, 生平志愿就不能发挥实现。 出处: 宋·苏辙《送李公恕赴阙》...
名言: 因材任人,国之大柄;考绩进秩,吏之常法。 注释: 大柄: 大权。进秩: 提升官职。 句意: 根据才能任用人, 这是国家大权的所在; 考核政绩提升官职, 这是做官的一般规律。 出处: 宋·苏辙《梁焘转朝奉大夫》...
名言: 才难之叹,古今共之。 句意: 人才难得的感叹, 古住今来都是一样的。 出处: 宋·苏轼《上荆公书》...
名言: 士如良金美玉,市有定价。 句意: 有才学的人好象纯金美玉, 在市场上都有相应的价格。 出处: 宋·苏轼《太息一首送秦少章》...
名言: 正则用之, 邪则去之, 是则行之, 非则改之。 注释: 正: 正直的人。邪: 小人。是: 对的。非: 错的。 句意: 正直的人就用他, 不正直的人就遗弃他, 对的就去做, 错的就改正。 出处: 宋· 苏轼《论时政状》...
名言: 任贤使能,天下之公义。 注释: 公义: 普遍的道理。 句意: 任用贤者使用能人, 是天下普遍的道理。 出处: 宋·苏轼《赐吕大防上第二表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
名言: 博求人才,广育士类。 注释: 博: 广泛。士类: 读书人。 句意: 广泛地寻求挖掘人才, 培养读书人。 出处: 宋·苏轼《荐朱长文札子》...
名言: 用人惟其才,故政无不修;考绩必以岁月,故官不失绪。 注释: 修: 治理。考绩: 考核业绩。岁月: 指规定的时间。绪: 次序, 等级。 句意: 使用人要根据他的才能, 所以政事没有得不到治理的; 考核业绩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来进行, 所以官场的次...
名言: 为国不患于无人,有人而不用之为患。 注释: 为: 治理。 句意: 治理国家不担心没有人才, 担心的是有了人才却不被使用。 出处: 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
名言: 贤者, 民之所以生也, 而蔽之, 是绝民也。 注释: 所以生: 指赖以生存的人。蔽: 埋没。绝: 断绝。 句意: 有才德的人, 是百姓赖以生存的靠山, 如果埋没了他们, 就是断绝了百姓们的生路。 出处: 宋· 苏轼《晁君成诗集引》...
名言: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注释: 自用者: 指以自己的才能使自己被他人任用的人。 句意: 困难的事情不在于有没有才能, 而在于不由他人推荐而能使自己致用于世。 出处: 宋·苏轼《贾谊论》...
名言: 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注释: 量: 气量。识: 见识, 眼光。 句意: 志向很大但气量很小, 才能极高但见识极浅。 出处: 宋·苏轼《贾谊论》...
名言: 才有大小,故养有厚...
名言: 人各有才,才各有大...
名言: 不是虚心岂得贤。 注释: 岂: 哪里, 怎么。 句意: 如果没有虚心谦恭的态度, 怎么能够得到贤人的辅佐。 出处: 宋·王安石《诸葛武候》...
名言: 有贤而用, 国之福也; 有之而不用, 犹无有也。 句意: 有了贤人并且能够被任用, 这是国家的福分; 如果有了贤人但不被任用, 就好象没有贤人一样。 出处: 宋· 王安石《兴贤》...
名言: 人之材有小大,而志有远近也。 注释: 材: 才能。 句意: 人的才能有大有小, 人的志向也有远有近。 出处: 宋·王安石《送陈升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