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注释: 这是清政府割让台湾, 丘逢甲抗日失败, 自台湾回国后答友人之作。 句意: 十年之后倘若还没有死, 我还要卷土重来, 收复国土。 出处: 清·丘逢甲《答友问》...
名言: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注释: 金瓯: 比喻完整的国土。 句意: 国土残缺了总要设法补上, 为国牺牲怎敢顾惜自己的生命! 出处: 清·秋瑾《鹧鸪天》...
名言: 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注释: 乾坤: 这里指屡遭外侮的国家。 句意: 豁出用十万人的头颅十万人的鲜血, 也一定要把国家从灭亡的边缘挽救过来。 出处: 清·秋瑾《题江山万里图应日人之索》...
名言: 安得常治平,弦歌出桑柘。 注释: 弦歌: 是指读书之声。桑柘: 桑树、柘树。这里代指农村。 句意: 怎么才能得以长久的太平, 农村中也处处传出读书声。 出处: 清·张远《下逮溪诸滩》...
名言: 碧玉归天地,丹心痛入天。 注释: 碧玉: 喻文天祥这样的忠贞之士。丹心: 指文天祥的一片忠心。 句意: 可叹碧玉之才竞无所归, 一片忠心痛入九天, 报国之情难申! 出处: 清·屈大均《谒文丞相祠》...
名言: 只缘不伴沙场死, 虚向人间走一遭。 句意: 只因为不在沙场战死, 就好象白白地到人间走了一遭。 出处: 清· 宁调元《岳州被逮时口占三首》...
名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注释: 以: 这里用《左传》中郑子产故事, 郑子产受人诽谤后曾表明心迹说“苟利社稷, 死生以之”。以, 是交付出的意思。 句意: 假如对于国家有利, 我可以把生命交出来, 难道能够有祸就避开, 有福就迎受吗?...
名言: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 衙斋: 衙门里的房间。些小: 小小的。一枝一叶: 双关语, 意为稍有动静。 句意: 县衙的小房间里卧听窗外萧萧的竹叶声, 还以为是民间疾苦的呻吟。我们这样小小的州县官...
名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天公: 指君主。抖擞: 抖擞, 振作精神以图奋发有为的意思。降人才:使用人才。 句意: 我希望君王能重新振作精神奋发有为, 不拘一格地使用各种人才。 出处: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名言: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 句意: 不为自己一家的饥寒忧虑, 担心的是天下四海的老百姓挨饿。 出处: 清·魏源《偶然吟》...
名言: 寸寸山河寸寸金。 句意: 寸寸山河如寸寸黄金那样宝贵。 出处: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名言: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注释: 丈夫: 男子汉。 句意: 男子汉不报效国家, 只能是个愚贱的人。 出处: 清·陈恭尹《拟古之三·射虎射石头》...
名言: 君子或出或处, 可以不见用, 用必措天下于治安。 句意: 有德行的人或出仕做官或隐居不出, 可能不被重用, 但一旦被用就一定要发挥作用使天下得以治理安定。 出处: 清·戴震《与某弟》...
名言: 君子之为学也, 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 句意: 君子的读书做学问, 都是为了学成之后让国家社会派用处。 出处: 清·宋缍《药言剩稿》...
名言: 一身偃卧蓬蒿稳, 四海苍生恐未安。 注释: 蓬蒿: 指草野间。 句意: 我这一身在草野间隐居得虽安稳, 但四海之内的百姓恐怕还不曾安定。 出处: 清· 陈璧《和西顽行脚诗·其》...
名言: 丈夫无国更何家。 句意: 大丈夫没有了国家哪儿还谈得上有家。 出处: 清·陈恭尹《哭玉础尘》...
名言: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句意: 不以个人的利益为专利, 而要使天下都受到这种利益; 不以个人的祸害为最大的危害, 而要使天下永远消除这种祸害。 出处: 明·黄宗羲《原君》...
名言: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句意: 一颗红心只想着要报效国家, 在世册上留下千秋英名远胜过封侯当官。 出处: 清·陈璧《客丘端之聚星楼壁有万允康父母顾端木社友诗有感吊之用顾原韵愁字》...
名言: 但令四海歌升平,我在甘州贫亦乐。 句意: 只要四海歌舞升平, 我在甘州这样僻远地方, 穷困潦倒心中也还是很高兴的。 出处: 明·郭登《送岳季方还京》...
名言: 访民瘼于井邑,察冤枉于囹圄。 注释: 民瘼(mo): 人民的痛苦。囹圄(ling yu): 监狱。 句意: 在城乡市井访问民间的疾苦, 在监狱中察查冤狱。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