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丹心不改君臣谊, 清泪难忘父母邦。 注释: 不改: 这里有不忘之意。父母邦: 指祖国。 句意: 爱国的心中不忘君臣间的情谊。为恩念祖国不觉热泪滚滚。 出处: 宋· 文天祥《指南后录· 泰和》...
名言: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 何时入手, 缚将戎主? 注释: 长缨: 长绳。戎主: 古代中原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称为戎。这里指金主。 句意: 国家的命脉如同细丝那样危殆, 试问何时才能手持长绳将敌国金人的酋首缚住? 出处: 宋· 刘克庄《贺新郎》...
名言: 独有孤臣挥自泪,更无奇杰叫天阊。 注释: 孤臣: 失去君主宠爱与权势的臣子。奇杰: 激愤语。指那些不以国事为重的人。天阊:指朝廷。 句意: 只有孤臣在挥洒忧国的血泪, 没有一个好汉敢向朝廷发出呼吁的 出处: 宋·刘过《夜思中原》...
名言: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注释: 江左: 指江南。中国: 指中原。 句意: 不料一批有为的英雄都老于江南, 倘若用这批英雄, 收复中原之地, 那准可以受人尊重。 出处: 宋·辛弃疾《满江红》...
名言: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注释: 尧之都, 舜之壤, 禹之封: 均指中国, 中国的神州大地曾经是尧、舜、禹统治的地方。一个半个: 激愤语, 意为起码有那么几个。戎: 古时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 这里借指外族敌人。 句意...
名言: 有时俗事不称意, 无限好山都上心。 句意: 有时候因为世务俗事感到不称心, 可那许许多多无限美好的河山却使人赏心悦目。 出处: 宋·俞紫芝《宋诗纪事·旅中谕怀》...
名言: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句意: 单薄的布被常在秋夜被冻醒, 醒来似乎还看见刚在梦中所见的沦陷敌手的万里江山。 出处: 宋·辛弃疾《稼轩词·清平乐》...
名言: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 注释: 《九歌》: 屈原的组诗, 这里代指屈原的爱国诗篇。三闾: 屈原曾任三闾大夫。 句意: 激发起《九歌》中那种爱国的忠愤, 反复读着屈原的作品, 使他们的精神永远与太阳一样光芒四射。 出处:...
名言: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句意: 可怜报国无路, 白白地使头发白了, 年岁流逝。 出处: 宋·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名言: 发为干戈白,心于社稷丹。 句意: 头发为国家战事而白, 一片丹心只为国家而存。 出处: 宋·赵子栎《宋诗纪事·句》...
名言: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注释: 宁: 怎么。元元: 指百姓。 句意: 告老回家哪里是没有五亩之园可栖身呢?之所以不肯告老, 是因为读书本来就是想为老百姓效劳的。 出处: 宋·陆游《读书》...
名言: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 但: 只。乃翁: 你家老爹。 句意: 死去才知道万事空, 只是伤心未能见到祖国统一, 等到我们的大军统一北方中原之日, 祭奠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我一声啊 出处: 宋·陆...
名言: 松阅千年弃涧壑,不如杀身扶明堂。 注释: 扶明堂: 扶助建起雄伟华丽的殿堂。 句意: 松树长了千年之后老死在山涧沟壑之中, 不如让人砍伐了来建筑那雄伟华丽的殿堂。 出处: 宋·陆游《松骥行》...
名言: 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 注释: 委: 托付。锋镝: 指兵刃弓箭, 这里可以作战场解。 句意: 常常担心平平常常地死在乡下, 不能效死在疆场上。 出处: 宋·陆游《书悲》...
名言: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 注释: 官清: 官员清廉。吏不横: 吏役不横行霸道。 句意: 只要为官的清廉, 作吏的不横行霸道, 就是农民安居乐业, 歌舞升平之时。 出处: 宋·陆游《春日杂兴》...
名言: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注释: 杀身有地: 蹈死不顾之意。 句意: 不顾生命保卫国土, 从一开始就未顾惜过; 倒是想报效国家没有机会, 未免使人发愁。 出处: 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名言: 杜门忧国复忧民。 注释: 杜门: 闭门。 句意: 虽然闭门不出却仍在忧国忧民。 出处: 宋·陆游《春晚即事》...
名言: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注释: 野老: 百姓。流民: 流离失所的人。动心: 内心不安。 句意: 自己作为一个老百姓是没有什么责任, 但见到路上的流民心中总还是很不安的。 出处: 宋·陆游《春日杂兴》...
名言: 平生铁面心,忘家思报国。 注释: 铁面心: 坚定不移的心志。 句意: 平生坚定不移的心志, 只想报效国家而忘记了家庭私事。 出处: 宋·陆游《太息》...
名言: 半生去国风埃面,一片忧时铁面心。 注释: 去国: 离开朝廷, 也可以作离开家乡讲。 句意: 半辈子飘零离乡风尘满面, 一片忧国之心坚定不移。 出处: 宋·陆游《后园独步有怀张季长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