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李商隐名句。出自 《登乐游原》。 附原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这两句为千古名句。傍晚时分,诗人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
【释评】 曹操诗句。此句出自 《短歌行》。全篇抒写了他对年华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朋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 诗人是在全诗的结尾写道: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这里“厌”,指满足。“山不厌高,水...
【评析】 苏轼名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是苏轼在赤壁泛舟时的所见所感,表现的是一种动的意境: 月亮升上高山顶变得小了,潮水回落,水底的石头就露了出来,再现了高远优雅的意境。 出自 《后赤壁赋》。附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释义】 古代格言。其意思是: 人很灵巧却似乎显得笨拙; 有能言善辩的才能,却就好像总是笨嘴拙舌。 【评析】 该句出自 《道德经》之四十五章,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
【释义】 民间俗语。其意思是: 人们如果干一件大事,必须从全局考虑,但着手工作时必须从小处做起。 【评析】 人们如何对物处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最好的办法。首先瞄准 “大局”,然后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
【释义】 古代格言。其意思是: 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追捧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上: 居上位的人; 好: 爱好; 甚: 更厉害。 【评析】 该句出自 《资治通鉴》,原文: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
【释义】 古代格言。其意思是: 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自西汉·刘向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评析】 读此格言,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
【评析】 民间俗语。其意思是: 习惯于闲逸了就会懒散,有懒散习惯的人容易生出毛病来。 习惯这个东西不得了,若习惯形成了势力那就更不得了。习惯可分为好的和坏的,它们都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评析】 民间俗语。其意思是: 为人做事,自己方便,别人方便,能做到这一点就叫 “双赢”。 当今国际交往中,国家间应采取双赢的原则。社会交往时,个体之间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释义】 古代格言。其意思是: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出自先秦·韩非 《韩非子·喻老》: “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 ,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评析】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
【释义】 古代格言。此句出自 《老子》第六十四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其意思是: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评析】 古往今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
【释义】 此语出于 《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 ‘...
【释义】 其意是: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出自 《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评析】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
...
【评析】 养生谚语。其意思是: 对病人来说吃药治病只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病人的调理养病过程。 有专家讲: 医生的职责不是治病,而是帮助病人自我修复病体。吃药、打针或者手术都是手段,其中的 “调理”是最重要的手段。...
【释义】 这句古代格言铭训,其大意是: 面对利害得失,世人往往只关注其得和利,而忽视害与失。就像鱼儿为贪吃而只见诱饵却看不到鱼钩一样。 【评析】 “人见利而不见其害,鱼见食而不见其钩”。纵观古今中外,世间不知有多少人生悲剧大都源于这一规律!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