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记) 有好处都说是君王做的,有过错都说是自己做的。这样社会就会兴起忠实的风尚。...
(孔子闲居) 王者清明的德行,有如神的意志。这些虽是视所不能见,但在它将出现之前,必然有兆象可寻。...
(坊记) 小人贫穷时便显得窘迫而自甘堕落,富有时就变成骄奢而傲慢。...
(仲尼燕居) 祗守着虔敬而不合乎礼,就显得呆楞。若一味谦恭而不合乎礼,就象是巴结。...
(孔子闲居) 天道公平无私,覆育万物没有偏私。地道也同样没有偏私,以载负万物。...
(经解) 君子在事情的开始,必须非常谨慎,因为开头虽只有毫厘的差错,到后来却有千里之缪失。...
(哀公问) 哀公问孔子,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说,君王能提到这个问题,那已经是百姓的福泽了。...
(祭义) 君子要举行祭祀时,必先齐戒。齐戒是整齐心身的意思。...
(祭义) 祭祀用的鼎,常铸有铭文。铭的意思是借此留下声名,以赞美祖先的盛德,使它彰显于后世。...
(祭义) 父母有过错时,可以婉言劝谏,但不能争言阻抗。...
(祭义) 父母完完整整的生下我们做个“人”,我们死时也能完完整整地归还他,这便是“孝”。...
(祭义) 曾子说:孝有三等。最大的孝,是能使父母得到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致辱没父母的名声;最下等的只不过能奉养父母而已。...
(祭义) 孝子如果对其亲人有深挚的爱心,自然会有心甘情愿的和气,有了那样的和气,自然会露出愉快的神色,有了那神色,自然会形成婉顺听话的样子。...
(祭义) 先王用以统治天下者有五项。一是尊敬有道德的人,二是尊敬有社会地位的人,三是尊敬年老的人,四是尊敬长辈,五是爱护后辈。这五项,是先王用以安定天下的法则。...
(祭义) 致齐之时,要时刻想念着死者生前起居、笑语、意向,以及其所欢喜和嗜好的事物。...
(杂记下) 弓箭需要有张有弛才能发生大用。同理,百姓的生活,有时紧张,有时亦须使其轻松以行调节,这才是文、武治国之道。...
(祭义) 祭祀的礼节,不可太繁,太繁则使人倦惰,就失去虔敬的心意。...
(乐记) 见到利而能逊让,这是义行的表现。...
(乐记) 遇事而能果断,就是勇的源头。...
(乐记) 乐是涵养人的内在性情;礼是调理人的外在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