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语出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诗人必须把难以描摹的景物和情思,化为既生动而又含蓄的诗的语言,景物要写得令人有“如在目前”的感觉,含意要能引起读者的积极遐想。状:描...
【名句】莫谓世材难见用,须知天意不徒生 语出宋代王令《大松》诗。不要以为世间的贤才难被起用,要知道上天是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他们降生的。...
【名句】木之有根,无长不实;人之有心,无运不成 语出清代唐甄《潜书·辨儒》。树木有了根须,如果不生长,就不能结出果实;人有心智,如果不运用,就不能获得成就。说明人光有心智是不行的,还必须经常运用,这样才能建立事功。...
【名句】君子能为善,而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为非,而未能必免其祸 语出《淮南子·缪称训》。君子能做好事,但不一定能因此而获得福利;不忍心做坏事,但不一定能因此而避免灾祸。说明君子往往命运多舛。...
【名句】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 语出《淮南子·说山训》。乱亡国家的治政方法也有可以仿效的,安定国家的风俗习惯也会可以指责的。说明乱亡国家的一切并不都坏,安定国家的一切并不都好,应当具体分析,而不盲目照搬和摒弃。...
【名句】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语出清代翁照《与友人寻山》诗。交友应当像作画一样追求清淡,写文章则和大山一样喜欢有些起伏。...
【名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语出宋代晏殊《鹊踏枝》词。满怀愁绪的他(她)想要寄信一诉离别之情,然而山高水远,他(她)终于不知寄往何处。两句词写出了情人离愁别苦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她)对恋人的深切思恋。彩笺、尺素:皆指书信。...
【名句】盛时不作乐,春花不重生 语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幽州马客吟歌辞》。青壮年时期不要贪图享乐,因为青春年华易逝,就像春天的花一样,开败了,不会重开。勉励人们在年轻的时候,抓紧时间,发愤学习,有所作为,否则沉溺逸乐,只会玩物丧志,贻误终...
【名句】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鹤群 语出三国刘桢《赠从弟》诗。难道凤凰不知道振翅高飞辛苦?只是它羞于和黄鹤同群。比喻不愿和庸俗的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名句】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语出清代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诗。天地间存有肝胆相照的朋友,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变化,不觉鬓发已经花白。两句诗称赞朋友之间的真诚情谊,也交织着作者虽已年老但仍心系国事的无限感慨。肝胆:比喻真心诚意。阅:经...
【名句】变化不系滞于规矩之方圆,旁通不凝阂于一涂之逼促 语出《抱朴子·尚博》。善于灵活变通,不拘泥于陈规俗套;触类旁通,不为一种方式方法所限制。说明作家要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善于变通,不受陈规旧习羁绊。...
【名句】大厦既焚,不可洒之以泪;长河一决,不可障之以手 语出北周庾信《拟连珠》之六。大厦已经燃烧起来,不是用泪水就能浇灭的;黄河的水冲破了堤岸,不是用手就能堵塞住的。比喻大势已去,小补无益,难以挽回。...
【名句】知学未也,知学之难可也;知学之难犹未也,知学之蔽可也 语出宋代叶适《赠薛子长》。只知道学习还不可以,知道了学习的艰难才算可以;只知道学习的艰难还不可以,知道了学习易犯的毛病才算可以。...
【名句】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语出《孔子家语·六本》。同品质不好的人相处,就像进入卖咸鱼的店铺里,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比喻与人交往应慎重,环境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鲍鱼:咸鱼。肆:店铺。...
【名句】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语出宋代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词。有谁知晓我此时悲苦的心情?枕前离别之泪伴着窗外石阶上的夜雨,一直滴到天明。几句词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相思的愁苦。...
【名句】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 语出北齐刘昼《刘子·荐贤》。绝高的大山,不是一块石头垒成的;参天的台榭,不是一根木头建成的。比喻泱泱大国,仅仅依靠个别贤才是治理不好的。说明必须广泛搜求贤才。...
【名句】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 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封建》。奖赏与功劳相适合,没有功劳的人就会自己退去;惩罚与罪恶相适应,做坏事的人都会心惊胆战。说明只有赏罚得当,才能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
【名句】人之将死,恶闻酒肉之味;邦之将亡,恶闻忠臣之气 语出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记》。人快死的时候,怕闻到酒肉的气味;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怕听到忠臣的声音。说明拒忠臣、逆忠言,国家势必灭亡。...
【名句】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语出唐代贾至《春思》诗之一。东风不替我把心中的愁闷吹散,春天偏偏把我的怅恨引长。作者不说自己愁闷难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肯为遣;不说自己恨随日长,却怨春日从中为恶,把恨惹长,立意颇为新奇。...
【名句】善言之往,无远不悦;恶辞之来,靡近不忤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好听的话说出口,再疏远的人听了也会高兴;难听的话入于耳,再亲近的人听了也会愠怒。说明说话应当让人乐意接受。恶辞:不中听的话。忤:抵触;愠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