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名句】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语出《六韬·文韬·盈虚》。国家是遭受灾难还是获致福祥,这取决于国君的作为,而不取决于天命。说明领导者应当恭谨为政,这样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天时:指的是天命。...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名句】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语出《战国策·燕策一》。英明的君主专心听取别人批评自己的过失,而不想听别人赞誉自己好的行为。说明乐闻己过、不矜己善是贤明的统治者的可贵品格。...

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

【名句】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 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政篇》。治理国家的方法中有三个要点,就是树立雄心大志,督促所任用的人积极工作,访求贤才。...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

【名句】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 语出《荀子·王霸》。国家间的盟约已经缔结,虽然看到了得失成败,也不能欺骗其结盟缔约之国。约结:国家之间缔结盟约。与:指结盟缔约的国家。...

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

【名句】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 语出汉代荀悦《申鉴·杂言上》。有人民存在,那么国家就能存在;没有了人民,那么国家就要灭亡。说明人民是国家的支柱,说明领导者必须重视得民。...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名句】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语出汉代王充《论衡·实知》。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说明学习是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必由之路。...

人生何必同?要在有所立

【名句】人生何必同?要在有所立 语出清代归庄《顾宁人去冬寄诗次韵答之》诗。人生在世,何必非要与众人苟同?最要紧的是能够有所建树。说明人不能随波逐流,而应当志向坚定,争取干出一番事业来。...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

【名句】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 语出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运气没了,就是黄金也会黯然失色;时机来了,就是黑铁也会发出耀眼的光泽。两句话慨叹人生遭际无常。...

君子不为其所不为,小人为其所不为

【名句】君子不为其所不为,小人为其所不为 语出唐代皮日休《鹿门隐书》。君子不做不应当做的事,小人则做不该做的事。说明根据一个人的行事即可看出他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名句】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语出《书·盘庚上》。好像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比喻臣民要按君主的总则办事,才能使政务有条不紊。纲:网上的总绳,比喻起统帅作用的总则。紊:乱。...

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

【名句】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 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殊路》。再好的师傅也不能把驼背的人打扮好,再名贵的化妆品也不能把丑妇变美。比喻本质不好的人,难以教导。...

非读书不能作文,非熟读不能作文

【名句】非读书不能作文,非熟读不能作文 语出清代朱舜水《答安东守约间》之二十。不读前人的书就不能写文章,不熟读前人的书同样不能写文章。说明作文必须以读先人之书为基...

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名句】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语出宋代王安石《金山》诗之三。红红绿绿的楼阁都是一时之物,只有江山万古长存。形容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丰功伟业不可磨灭。...

赏罚者,不在乎必重,而在于必行

【名句】赏罚者,不在乎必重,而在于必行 语出汉代徐干《中论·赏罚》。奖赏和惩罚,不在于一定要加重,而在于一定要执行。说明当赏必赏、当罚必罚,即可以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

义者不亏人以自益,况伤人以自损乎

【名句】义者不亏人以自益,况伤人以自损乎 语出《战国策·燕策三》。讲义气的人从不减损别人以增益自己,又怎么会伤害别人从而使自己受损呢!说明讲义气的人不会伤害别人。...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名句】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语出明代俞大猷《咏牡丹》诗。人们都用国色天香来赞美牡丹,可有谁还知道她的丹心独抱呢?两句诗借咏牡丹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一片赤诚。...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名句】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语出《韩非子·有度》。君主执行法度坚决有力,国家就会强盛;君主执行法度软弱无力,国家就会衰弱。奉法者:指执行法度的君主。...

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

【名句】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 语出《韩非子·显学》。力量强大,别人就来朝见;力量弱小,就要朝见别人,所以圣明的君主就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实力。...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语出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只有那桃花还像过去那样在春风里欢笑。两句诗表现了作者访人不见时的惆怅心情。...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名句】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语出《老子》二十七章。好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好人的借鉴。说明既要重视正面教育,也不应该忽视“反面教盲”的作用。...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