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语出《论语·卫灵公》。道德高尚的人只愁自己没有能力,不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说明人应把精力放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上,不要把精力放在显示自己上。病:忧虑。...
【名句】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 语出《列子·说符》。贤明的人善于任用贤才执事,所以自己虽然年老但精力并不衰竭,虽然智慧用尽了但内心并不惑乱。说明必须充分利用贤才处理政务。...
【名句】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人有同样的归宿但所走的道路不一样,同到一处但各自的想法多种多样。归:归宿,结局。殊涂:不同的道路。涂,同“途”,道路。虑:考虑。致:到达。...
【名句】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 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搞学问不专心,学到的东西势必杂乱无章;做事情不专心,事情非做坏不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地做,否则徒劳无功。...
【名句】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语出《战国策·赵策二》。愚蠢的人对于已经成了的事实还昏昧不明,聪明的人则在事情还没有萌发的时候就已有所觉察了。两句话在具体的对比中,充分反映了智者与愚者的显著差异。...
【名句】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一》。君子在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小节选取人才。说明君子对于自己,哪怕是小事小节也严格要求,而对别人,则主要看其大节。...
【名句】贵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有惟艰哉 语出《书·秦誓》。指责别人并没有什么困难,只有受到别人的责备而能像流水一样顺从,这才是困难的。说明听取别人劝告之不易。斯:代词,这。俾:使。...
【名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语出宋代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嬉笑、恼怒、谩骂,脱口而出的话,都是一篇绝好的文章。这句话原用作称赞苏轼很善于写文章,言外之意,若着意作文,其妙更在不言中。现常用来说明好作品贵在自然。...
【名句】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语出《老子》六十三章。轻易地许诺别人的要求,必然失去信用;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势必会困难重重。说明看问题应全面;任何事情,如果只看到它容易的一面,忽视其困难的一面,就会造成损失。...
【名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语出元代王冕《墨梅》诗。墨梅不需要人们称赞它姿色美好,只是留下一种清香的气味充满天地之间。两句诗借咏墨梅,抒发了作者不迎合世俗、保持高洁操守的心志。...
【名句】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语出《论语·季氏》。如果世上政治清明,那么平民百姓就不会说三道四。说明从人民的言语中即可见出社会政治的好坏。有道:指政治清明。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议:议论,指说三道四。...
【名句】君以至美之道道民,民以至美之物养君 语出汉代荀悦《申鉴·政体》。国君用最好的道理引导民众,民众就会拿出最好的物产奉养国君。说明国君爱民则民爱国君。道民:引导民众。道,引导。...
【名句】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语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能充分发挥和利用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就会所向无敌。...
【名句】生活 生活的道路曲曲折折,复杂多变,就像天上的月亮,时圆时缺。也许你会认为生活太过平常,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种平淡而又普通的生活又能赋予我们什么呢?正所谓“一叶知秋”,中国古人正是从这些平常生活中提取哲理,浓缩成宝贵的人生经...
【名句】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语出《史记·日者列传》。看到不端正的人,即使他身份高贵也不敬重;看到有劣迹的人,即使他地位尊贵也不谦下。下:谦下,谦让。...
【名句】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食其实者,不折其枝 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吃了盘中的食物,不要毁坏餐具;吃了树上的果实,不要折断树枝。比喻不忘恩德。器:指盛食物的餐具。实:果实。...
【名句】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语出《庄子·逍遥游》。整个社会都称赞他,他却并不更加努力;整个社会都责备他,他却并不感到沮丧。说明人有独立的自知的行为标准,不受外界影响。...
【名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语出明代刘基《司马季主论卜》。湍急的水流下面,一定会有深潭;高大的山丘下面,一定会有深谷。激湍:湍急的水流。丘:山丘。浚谷:深谷。...
【名句】家不和,然后见孝子;国不乱,无以见忠臣 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家庭不和睦,才能分辨出谁是孝子;国家不混乱,就无法判断谁是忠臣。说明处境困难,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名句】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语出《庄子·让王》。虽然人在江湖上隐居,而内心却想着朝廷。表现轻生重利的思想,即轻视生命而看重名利权势。江海:指隐居的地方。魏阙: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代指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