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古代澳門民間文學蠡測

        古代澳門民間文學,是相當豐富多彩的。到底有多少種類和多少作品,文獻缺乏記載,已難考知了。可喜的是:清代曾擔任過澳門地方官的印光任、張汝霖成書於清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的專著《澳門記畧》上卷《形勢篇》,曾記下約二百五十年前的澳門“風俗傳說”的名稱,這就留下了可貴的線索,供後人深入探究。
        《形勢篇》對古代澳門稱為“粵之風”的“颶”的巨風,有過種種解說。我們在此試作溯源性的考究。按:“颶”,一千七百多年前起,已有學者注意。西晉陳壽(二三三至二九七年)《三國誌·吳誌·陸胤傳》說:“南海,歲有舊風,颶者舊之訛也。故《說文》無颶。”陸氏生活於公元二五八——二六五年前後,這可以說,當時包括澳門在內的南海的大風,已為學者注意。南朝·宋陳懷遠(約四二○——四七九前後)的《南越誌》說:“熙安(地名)間多颶風,颶者具四方之風也。一曰懼風,雲怖懼也。常以六七月興。未至時,三日鷄犬為之不鳴。”唐韓愈(七六八——八四二) 《赴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學士詩》還說: “颶起最可畏,訇哮(風猛貌)簸陵丘。”這先後分別說颶風或來前三天,鷄犬不鳴;或來時振動山丘,均很可怕。明末清初屈大均(一六三○——一六九六) 《廣東新語》卷一《天語·雷風》條說: “風以颶為大,凡南海之颶,皆起於瓊(州),瓊之颶又起於崖(州,今海南省崖縣)。”這說明了颶風的性質及它來自海南島瓊州、崖州一帶。同卷,《變風》條則說,颶風起時“瞬息即至,船行宜早避之……瓊州最多颶風,颶風有祠。”可見颶風來自海南島,其勢很急,對行船不利;颶風還有祠以祀風神。
        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范端昂在《粵中見聞》卷二《天部·颶風》篇解釋說: “颶者,具四方之風也。其起於東北者,必自北而南;起於西北者,必自北而東。俱至南乃息。蓋南方之風,以南為正,而颶必回南乃止也。暴者不久,柔者必久……歲中有一鬼打節,則有一颶。有二鬼打節,則有二颶。”“颶者陰畜之極,故常終日。瓊、雷皆有颶風祠。其神颶母,有司以端午日祭,行通獻禮。”據此,也顯示了颶風有神和傳說。
        綜合上引古代學者的析述,可知“颶”是一種異於尋常、起於海南一帶海上的大風,它“能生東西南北之風” ,《廣東新語》卷二《海門》條,還說及“一遇颶風,船無灣泊之所,每多覆溺。”這說明颶風是一種怪風,殺傷力很強,不但叫鷄犬不鳴,而且破壞力也大,可導至沉船。《形勢篇》說: “長年(老人,一解船夫)三老(篙手),尤所諳悉(熟識),雖蕃(洋)人亦按節序辨雲日,察草木鳥獸而驗之。今詳其已驗(靈驗)者於篇。”這說明了公元一七五一年時澳門漁民和前來從事商貿活動的洋人,已很熟悉各月颶風襲來的日期,並據以決定行止。而這也引起了關心民俗的地方宫及作者印光任、張汝霖極大注意。於是,在該篇按農曆十二月先後詳記了各種具有傳說的颶風的名稱;稍後,祝淮成書於道光七年(一八二七)的《香山縣誌》卷二《輿地下》也全引原文,可見它們確是當時澳門人所家喻戶曉的。下文依次列舉所引颶風名稱:
        正月有初四日“接神颶”,初九日“玉皇颶”,十五日“三官颶”,二十九日“龍神會颶”。
        二月有初二日“白鬚颶” ,初七日“春期颶” ,二十一日“觀音颶” ,二十九日“龍神颶”。
        三月有初三日“真武颶” ,初七日“閻王颶” ,十五日“真君颶”,二十三日“天后颶”。
        四月有初一日“白龍颶” ,初八日“佛子颶” ,二十三日“太保颶”,二十五日“太白颶”。
        五月有初五日“屈原颶” ,十二日“關帝颶” ,二十一日“龍母颶”。
        六月有十二日有“彭祖颶” ,十八日有“彭婆颶”,二十日“洗炊籠颶”。
        七月有十五日“鬼颶” ,十八日“神煞颶”。
        八月有初一日“竈君颶” ,初五日“大颶” ,十四日“伽藍颶” ,十五日“魁星颶” ,二十一日“龍神颶”(與二月二十九日相同)。
        九月有初九日“重陽颶”,十六日“張良颶” ,十九日“觀音颶”(與二月二十一日相同),二十七日“冷風颶”。
        十月有初五日“風信颶” ,十一日“水仙颶” ,二十日“東岳颶” ,二十六日“翁爹颶”。
        十一月有十四日“水仙颶” ,二十七日“普庵颶” ,二十九日“西岳颶”。
        十二月有二十四日“掃塵颶” ,二十九日“火盆颶”。
        據上可見在一年的十二個月中,計共有四十二種颶風名稱,其中觀音颶、龍神颶、水仙颶各重出一次,故實有三十九種颶風。
        對於上引颶風涉及的傳說,有的學者提出比《澳門記異》一書還要早。如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六《神語》中,曾記下廣東的四種風神的傳說是: “颶風神”、“真武神”、“天妃神”(即天后神)、“龍母神”。它們在民間的流傳,比《澳門記畧》記下時,大約要早五十五年至一百二十一年。其餘三十六種颶風傳說,因純是民間流傳的,不見於文人著錄,是可理解的;但據常理推斷,大致也可能是在民間同時存在的。因此可以說,這批風信傳說並非在二百五十年前才流傳,而是更早,它們是在更遥遠的古代的民間已流傳,它們流傳了很久,才被《澳門記畧》所記下。
        總之,澳門古代風信傳說,就篇名看也可約略窺知其豐富多彩,為中國內地所未見。它們滲透著某些儒、道、釋文化思想因素;有神靈相伴隨的,也達三十二篇。例如正月初四日“接神颶” ,與是日人間迎接諸神自上天回來有關;十五日“三官颶” ,與早期道教尊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天神(所謂三官大帝)有關;二月初二日“白鬚颶” ,與屬於道教範圍的保佑五谷豐登、添丁旺畜的土地神有關;二十一日“觀音颶” ,與能作三十三化身而救眾生十二種大難的佛教中的佛“觀世音”有關;五月初五日“屈原颶” ,與悲悼戰國時代自沉的儒家愛國詩人屈原有關等等(關於這些傳說,詳見拙文《兩個半世紀前澳門民俗珍品—— 〈澳門記畧·形勢篇〉風信傳說試析》)。可惜的是,對於每篇颶風傳說,過去得不到完整的故事記錄。但無論如何,也可據以推知澳門古代風信傳說的豐富多彩。其中,有的很可能與中國東南沿海(包括廣東、海南、香港乃至臺灣)同類傳說有類似處,但又滲合著澳門的歷史文化、民俗風物因素,顯示了作為南中國濱海國際性大都市的地方色彩,蘊含著古代澳門人民的智慧與民間文學的光輝成就。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6-17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aomen/15472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