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畫步驟的差别

西洋畫尤其是人物肖像油畫,作畫的步驟非常嚴格:從人物輪廓開始,先用調色油畫出棕色的暗部,再畫明暗交界部份,然後再塑造受光面,最後點高光。這一系列的程序保證了畫面層次清晰、筆法明確、有條不紊。“真錢納利”的油畫遵循這種嚴格的作畫步驟,體現了十九世紀...

二、色彩和色調處理的差别

在對於色彩和色調的觀念上,西洋畫和中國畫有根本的區別。西洋畫重視色調,重視環境光源對於描繪物體的影響,局部色彩必須統一在整個色調之內。“真錢納利”的作品,特別是油畫,色調完整,色彩冷暖非常肯定,人物五官陰暗部份暖而透明,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活力。而中國...

一、素描基礎的差别

“真錢納利”畢業於英國皇家美術學院,他受過長期嚴格的素描基礎訓練,基本功非常扎實;造型嚴謹,特別是人物肖像輪廓鮮明,臉部五官特徵和四肢的比例結構準確,毫不含糊,顯示高度的素描基本功造詣。而“假錢納利”多數是摹仿起家的畫坊學徒,由於當時澳門的條件有限...

第五節 麪人

麪人,是用麪粉捏造的小人形,故稱麪人,是澳門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工藝美術品。 麪人,又稱麪塑,製作的原料多以麪粉摻和糯米粉、並加少許棉紙混合;因糯米粉柔韌,約七、三之比以適用為宜。隨後染成紅、黃、綠、藍、黑、紫等各色;捏作時因粉麪黏糊、需用黃蠟潤手。...

第四節 澳門民間灰批

澳門民間灰批(灰塑、壁畫),是一種建築裝飾藝術,以明、清和民國三代最為盛行,尤其在祠堂、寺廟和豪門大宅,到處有明、清兩代民間藝人所做的灰批。建於明代天啟年間的普濟禪院(俗稱觀音堂)的建築裝飾是灰塑與磚雕相結合的完美典範。那時澳門的磚雕已達到很高的水...

第三節 玻璃刻畫

玻璃刻畫,俗稱蝕花玻璃,是十九世紀末從外國傳入澳門,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玻璃刻畫已成為流行全國的玻璃工藝的。 玻璃刻畫最初的工藝是:採用石蠟溶液均匀地平塗在玻璃面上,再用針尖刮劃出圖案紋樣,隨後用氫氟酸透過被刮去的石蠟紋線直接腐蝕玻璃表面,然後將石蠟...

廣彩

廣彩,又稱織金彩瓷。源自明代廣東民間繪瓷。當時彩瓷俗稱“飯貨” ,包括以礬紅、黃、綠三色繪製的碗、碟、壺、杯之類的日用瓷器。圖案有錦地、錦灰堆、如意吉祥、八寶等款式,還有散點花卉(飛花)、四季時花等。彩繪手法類似三彩、五彩,均用黑、紅線描劃花紋,填...

粉彩

粉彩又軟彩,曾是澳門彩瓷工藝之一,粉彩始於清乾隆年間,自江西景德鎮傳入。 粉彩的顏料呈粉狀,以填色技巧表現色彩的明暗、深淺和冷暖。粉彩用色軟厚如淺浮雕,有立體感,具裝飾性。粉彩瓷畫的構圖以滿彩為主,紋樣飽滿匀稱,色彩明快、鮮艷。多用於茶具、酒具、餐...

瓷板畫

瓷板畫是澳門彩瓷工藝之一,在瓷板上繪畫燒製,有別於一般彩瓷工藝品,更接近繪畫作品。主要用於觀賞、裝飾。 單塊或雙塊瓷板畫,規格不等,多為精品,繪製時十分精細,注意形象刻劃,吸收和借鑒粉彩和廣彩的技法,線條和色彩都有特色,例如澳門製的瓷板門神,十年前非常...

二十世紀末行貨畫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中美關係正常化和中國“文革”的結束,西方掀起了一股“中國熱” ,作為旅遊城市的澳門和香港的景色,也引起懷舊旅遊者的興趣,港澳製造的行貨畫再次盛極一時,吸引外國商行大量收購。掀起了自鴉片戰爭、“五口通商”以來製造行貨畫的新...

西洋裸女油畫像

這幅行貨油畫是啉呱的傳世作品,是極有代表性的“行貨”。是啉呱油畫技術的高峰期。所以畫成之後,啉呱用英文和中文簽名,這在啉呱作品中是非常罕見的。 其實這幅《西洋裸女》是臨摹法國畫家盎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zes一七八○至一八六七)的一幅油畫...

行貨畫的藝術價值

儘管大部份的行貨畫粗製濫造,形象單一,手法雷同,構圖缺少變化。但是,它畢竟是十九世紀中國和澳門社會在繪畫上一種反映,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意大利畫家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於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到達中國,進入清宮廷畫院——如意館,...

行貨畫的作者

十九世紀澳門行貨畫的作者絕大多數是無名氣無地位不見經傳的畫匠。他們都沒有經過專業的美術院校訓練,當時中國還沒有西式正規的美術院校。因此,他們的畫藝多為家傳的中國畫技法或繪製行貨畫的過程中向師傅學習而獲得不同程度的技藝。 美國的克羅斯曼(C·L·Cr...

澳門行貨畫的内容和形式

在一九八六年和一九九○年,澳門文化司署曾舉辦兩次專題展覽,介紹十九世紀澳門行貨畫。這兩次展覽的作品達九十三幅,無論是內容和形式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加上原澳門賈梅士博物館收藏的行貨畫,我們可以完整的審視十九世紀澳門行貨畫的全貌。 十九世紀澳門行貨畫的...

行貨畫與對外貿易

澳門行貨畫始於何時,現已無法考證。但是行貨畫與中國對外貿易的關係密不可分。 自十八世紀末期開始,中國與英、美等西方國家的貿易發展迅速,由於清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起,廣州成為中國唯一的通商口岸,澳門作為廣州的外港就成為當時中國全面開放的城市。這個...

第十節 舞醉龍已成為澳門的民俗盛事

每年農曆四月初七,澳門各大報就會預告四月初八的醉龍醒獅巡遊,公佈巡遊路線:由營地街市出發、到草堆街、巴素打爾古街、十月初五街、康公廟街、爹美刁施拿地馬路、沙梨頭市場、紅街市、臺山街市、祐漢街市、雀仔園街市、媽閣廟、河邊新街、下環街市、李加祿街...

舞醉龍者的培訓

舞醉龍的隊員皆來自魚販同行內的武術班,而武術班在不同年代各有不同的武術教頭。四、五十年代的教頭是林昌師傅。他魚販出身,精通少林拳和詠春拳,曾創立尚武體育會,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醉龍醒獅大巡遊;他體格魁梧,跟他的助手劉發一樣體重逾二百磅,被譽為魚行一...

舞醉龍的套路陣式

大龍全靠龍珠統領,龍頭隨著龍珠移動,龍嘴距龍珠一公尺左右,以表示吞吐之勢;舞動時,亦步亦趨,並配合跳動,以表生氣有力;最重要的是保持龍頭不停的擺動,展現威武環視的雄姿。舞龍身的須眼觀四方緊跟前者,在高低左右舞動中,顯示翻騰之勢,此外要隨時保持龍身的蠕動...

“醉”為根本

醉龍以“醉”為最大特色。舞者先要灌米酒,在半醉半醒時儀熊萬千,因而會引來圍觀者不絕的喝彩聲。巡遊時,一邊有舞者手握龍角在舞動,另一邊卻有數名大漢手拿酒罈在“虎視耽耽”,一見舞者稍為清醒,就立刻上前灌飲及灑酒,務使舞者繼續保持“Hi”境(即高度興奮的境...

耍舞者的服裝

為了表現團隊的精神,穿著一致的服裝是必要的。此外,也考慮到與醉龍的整體色彩配搭,舞龍者均身穿印有“魚行醉龍”紅字的白笠衫和黑色功夫褲,腰紮紅腰帶,腳登軟靴、運動鞋或功夫鞋。 舞者額纏紅布條,並插有金簪花,這令表演者格外英武而有靈氣,這也是異於其他舞...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