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婚姻陋俗。指流行于印度教徒中的童婚制度。在伊斯兰教,以及一些地方的基督教徒中也多有存在。印度的童婚始于何时,有不同说法。有的认为从吠陀时期开始,有的认为是晚近的习俗。《摩奴法典》中明确规定: “30岁的男子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在《摩诃婆罗多》中也有类似记述。到了穆斯林统治时期,情况更加严重。印度教徒不愿同穆斯林人结婚,或为了免受其害,都尽早结婚。一般女子婚龄都在八九岁左右。英国人统治时期,情况依然如故。据1931年的统计,女子婚龄不到15岁的占72%以上。印度独立以后,据1961年统计,农村女子的结婚年龄平均为15.4岁。印度童婚与宗教思想有关。不少宗教经典宣传:让女儿月经来到之前结婚,父亲死后可以升天,等等。昂贵的嫁妆也助长了童婚。姑娘年龄越小,给男方的东西就越少,置办嫁妆也就越容易。因此,许多人家,因家庭贫寒,考虑到将来女儿出嫁困难,就尽早地把女儿嫁出。童婚的流行,危害甚大。许多人因年龄幼小分娩而死亡。1976年,印度明令禁止童婚,法定结婚年龄,女子提高到18岁,男子提高到21岁,情况始有所好转。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10-16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minsu/192583.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