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鼓秧歌

        秧歌的一种。流行于晋北地区朔县、平鲁、神池、宁武等县一带的群众性民间舞蹈。因表演时男角动作以踢为主,伴奏以鼓为主而取名“踢鼓秧歌”。又因表演时多在街头、广场,亦称“土滩秧歌”。踢鼓秧歌的主要特点是表演具有戏曲中的行当分工,在动作上具有浓厚的武术色彩。男角动作粗犷有力,女角动作优美利落。表演形式分大场子、小场子、过街场子三种。小场子的表演人数最少1人,最多5人,一般是女角(称“拉花”)围绕男角(称“踢鼓”)表演,大多有较简单的故事情节。基本动作男角有“戴宗三亮式”、“腾空旋风”等;女角有“跋陷泥”、“兔儿旋窝”、“猛失惊” (闪腰失惊)、“跌籽儿”等。大场子的表演人数一般在16—60人之间,主要表现队形不同的变化,常用队形有“满天星”、“八卦阵”、“单、双圆场”等近70余种。如在夜间各执彩灯表演,则可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过街场子的活动人数比较多,表演不分日夜,多在街巷一类场地表演。“踢鼓秧歌”主要在春节期间进行,每年正月初三至二月初二是“踢鼓秧歌”的活动期,先由各村闹“小秧歌”、“小场子”和“对秧歌”活动,大约正月十五以后,便开始由几个村联合闹“大场子”,逐渐形成春节文娱活动的高潮。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24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minsu/19579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