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解放运动

2024-05-31 可可诗词网-印度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印度是殖民地的典型。最早来到印度的欧洲殖民 者是葡萄牙人。公元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 占领了果阿、达曼和第乌等据点,垄断了印度与西方的 海上贸易。17世纪初期,荷兰、英国和法国相继东来, 在印度展开了争夺殖民地优势的斗争。1600年创立 的英国东印度公司,1602年创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1664年创立的法国东印度公司,都是殖民主义国家侵 略印度的重要工具。
        到18世纪中期,英、法在印度的争夺更趋激烈,后 来英国大胜,法国在印度的势力一蹶不振。1757年印 度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国占领。英 国殖民统治印度期间,从印度掠夺来大量财富,源源不 断地流人英国。据统计,在占领孟加拉以后的58年间 (1757—1815)英国从印度榨取十亿英镑的财富。这一 大笔财富促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使英国迅速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但是,英国殖民者强 化统治的结果,使印度变成一个相当贫穷国家,殖民统 治瓦解了印度的农村公社,破坏了农业和手工业密切 结合的封建自然经济,摧毁了传统的手工业,使印度遭 受深重的苦难,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民族起 义连连发生。英国人在印度站稳脚跟之后,便以印度 为基地,向周边国家扩展。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先征服了锡兰, 后又把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锡金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印度、 锡金成了它的殖民地,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成了保护国。到19 世纪后半期,东南亚地区都在英国的控制之下。
        印度是受西方殖民统治和剥削最重的国家。英国的剥削与压 榨,导致了1857年印度士兵起义。随着印度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 不断提高,1885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政治组织——国大党。随着国 大党成分的变化和党的领导人觉悟的不断提高,对英国的斗争日 益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印度被英国帝国主义拖入战争 的深渊。英国从印度征调150多万人为战争服务,同时从印度运 走370万吨装备和物资和500万吨粮食,还搜刮1亿英镑的战争 费用,给印度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一战结束时的印度仍是个农业国。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大多 数农民仍受着封建王公和地主的剥削。1918年由于普遍的饥荒 和流行病,印度约有1 200万人被夺去生命。所有这些,使印度人 民与英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爆发了第一 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掀起了反英斗争的高潮。
        当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迅速兴起时,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 导权一直掌握在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及其领袖甘地手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甘地作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 登上政治舞台。在群众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国大党根据甘地的 建议,决定于1919年4月6日举行总罢工。但各界群众于3月底 就提前自发行动起来,许多城市都发生了罢工、示威游行和暴动。 在斗争中,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对英国殖民者进行 了坚决斗争。1920年12月,国大党在把格普尔召开大会,会议通 过了甘地拟订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宣布其目的是以和平的和 不合作的手段取得“自治”。为了扩大影响,国大党进行了改组,从 而使国大党发展壮大。在甘地的号召下,国大党成员还深入农村,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不合作运动得到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积 极响应,运动蓬勃发展。学生罢课、工人罢工、拒购英货,甚至公开 烧毁英货,并掀起了手工纺织的热潮。后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 合作运动与印度工人运动交织在一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运 动高潮。1921年在联合省、孟加拉省和旁遮普等地,农民斗争冲 破了甘地的非暴力的限制,经常发生武装起义。
        面对蓬勃发展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英国殖民者采取了镇压 政策,宣布国大党自愿队为非法,大肆逮捕国大党和哈里发委员会 的领导人。为抗议英国殖民者的暴行,国大党在甘地的提议下发 动群众自愿坐牢。一时间,成千上万的印度人自愿走进监狱,使监 狱很快人满为患,面对这样的局面,英国殖民当局狼狈不堪。有的 地方,群众的示威抗议运动还转化为与军警的流血冲突。1922年 2月12日,国大党接受甘地的提议,在巴多利会议上做出了停止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决议,向英国殖民者妥协,印度第一次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就此终止。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适应了当时印度的社会情况, 用“不合作”的策略广泛动员了人民群众加入反英斗争的行列,对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印度的经 济状况日益恶化,迫使许多农民破产,大批工人失业。而在这期 间,英国殖民者却加强了对印度的压榨和掠夺。一方面加强对在 业工人的剥削,降低工人的工资,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 英国把过剩产品倾销到印度,致使印度的民族工业破产,而英国从 中获得高额利润。这样一来,印度人民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日益 加深,因此,30年代,印度再次出现了反英斗争的高潮。
        这一时期,印度民族运动的特点是以工人运动为先导。例如 1929年1月—3月,印度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和抗议示威 游行。同年3月孟买的纺织工人举行罢工,1930年印度举行的各 种罢工多达141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达53万之多。
        在工农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国大党内要求“独立”的呼声越 来越高。1929年12月,国大党在拉合尔召开大会,提出争取印度 完全独立的任务。大会宣布1月26日为印度独立日。1930年1 月26日,印度全国各地人民群众高呼“反帝、独立”的口号,举行了 盛大集会和示威游行。1930年3月12日,甘地为抵制“食盐专卖 法”,提出了“向食盐进军”,从而开始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这一天,甘地率领78名信徒从艾哈迈达巴德出发,步行24天,于 4月5日到达丹地海岸。甘地带头自制食盐,以示反对殖民当局 食盐专卖法。消息传开后,全国城乡纷纷效法,自制食盐,各地形 成了大规模的抗英运动。4月9日,国大党发出指示,规定不合作 运动的范围限于:自制食盐、监视酒店、鸦片馆和洋布店;自纺自织 棉纱棉布,抵制英货,不进英国学校等。但群众的斗争冲破了上述 框框,许多地方组成了武装,在白沙瓦和加尔各答等地还爆发了武 装起义。对此英国殖民当局大为恼火,进行了残酷镇压,还逮捕了 国大党领袖圣雄甘地和尼赫鲁等人。与此同时,英国殖民当局宣 布国大党非法,禁止群众举行大会和示威游行。后来斗争又有反 复。到1933年7月,国大党决定停止群众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代之以个别的暴力抵抗。1934年4月,甘地宣布完全停止不合作 运动。5月国大党在巴特那召开会议,批准了甘地关于无条件停 止不合作运动的声明,于是,第二次不合作运动就此终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印度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1939年9月3 日,印度被英国拖入了战争,战争期间有2 500万人被征拉上前 线。战争结束后,英国又把战争负担转嫁到印度人头上,人们生活 更加悲惨。因此,1945年印度先后发生罢工800多次,参加者近 80万人。到1946年罢工次数达到1 600次,参加人数多达196 万。后来又发生农民起义,这一切给英国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
        战后的反英斗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英国殖民当局为了自 身的利益,改变了统治印度的方法。殖民主义当局炮制了所谓的 《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对印度采取“分而治之”,即按宗 教信仰的不同把印度分割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47 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于同年8月1日生效。 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5日印度宣布独立,从而结束了英 国对印度的统治,这是印度人民长期反英斗争的结果,是被压迫民 族争取自由和独立的重大胜利。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