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蒙受六十年冤屈

2023-12-22 可可诗词网-遗憾教训阅读材料 https://www.kekeshici.com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联文坛上曾出现一起“作品双胞案”。它不仅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而且愈演愈烈,由国内发展到国外,持续了六十多年。它的主角,是苏联著名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他于1928年发表、40年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静静的顿河》,就是争论的焦点。
        肖洛霍夫从小生长在顿河地区,十五岁起就参加顿河苏维埃的粮食征购队。以后当过教师演过戏,参加过剿匪斗争。内战结束后才来到莫斯科。不久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1925年他又重新回到顿河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静静的顿河》的腹稿就在此时酝酿成功。这是一部题材十分广泛、场面非常壮阔的长篇小说。它以庞大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反映出十月革命时期,哥萨克在接受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时的艰苦曲折的历程。当它的第一部发表时,肖洛霍夫仅24岁。许多作家、评论家认为这么年轻根本不可能写出功底如此深厚的长篇小说,他是抄袭了另一部在此之前出版的同名书籍。少部分支持他的作家评论家则指出肖洛霍夫已出过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其中不乏技巧高超的杰出。这场争论由于双方莫衷一是,后来也不了了之。可1965年肖洛霍夫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报刊上又重新发动了攻击,其中不乏著名人士。如1974年,索尔仁尼琴(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在巴黎抛出一份匿名作家的学术文章,企图证明《静静的顿河》是被遗忘了的作家、顿河的克留科夫所写。1984年2月,肖洛霍夫这颗文学巨星带着不白之冤殒落了。1991年5月,在顿河发现了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两章手稿,经研究人员仔细鉴定,澄清了一些抄袭剽窃的说法。至此,肖洛霍夫长达六十多年的冤案才彻底平反昭雪。
        产生冤案的原因,除了两部作品所写的都是1917年前后的顿河地区外,还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名字——《静静的顿河》。对此,肖洛霍夫在他1930年发表的一封信中作过解释。信中说:“我也知道还有另一部《静静的顿河》,那是顿河的克留科夫写的,但那不是小说,而是在顿河地区旅游后的游记,游记决不能和长篇小说相提并论。所以我决定另写一部反映顿河地区生活的长篇小说。”肖洛霍夫明知自己的小说名字与他人重复,却不加理会,至使自己蒙受了六十多年冤案。创作何必非袭用他人书名,评判又岂可只因书名相同就妄下结论!

今日推荐